遥控器快按烂了。
球迷盯着球桌打哈欠。
2025年7月,斯诺克掌门人巴里·赫恩举着秒表发飙,公开炮轰球员把比赛拖成慢动作回放,点名31.1秒出杆的海菲尔德。
奥沙利文16.6秒横扫球台的时候,某些人还在把球杆当钟摆晃。
斯诺克要活下去,必须掐死战术拖延这颗毒瘤。
数据早把遮羞布撕干净了。
傅家俊12.7秒闪电击球稳居榜首,泰国快枪手塔猜亚18秒轰出过147。
对比某些“磨王”场均超30秒的出杆,简直是两个维度的运动。
丁俊晖和肖国栋十年前那场4个半小时的9局鏖战,现在看根本不是特例——今年资格赛还有人把球杆当拐杖杵着。
慢打派总拿“战术思考”当挡箭牌。
笑死。
30秒够解三道微积分了。
塞尔比当年磨到奥沙利文暴走对攻,观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裁判现在只能口头警告,规则漏洞直接纵容了这种精神凌迟。
墨菲去年呼吁的30秒计时器早该上了,裁判不是来陪球员发呆的。
赫恩两年前公布出杆时间榜确实管点用。
没人想垫底嘛。
但治标不治本。
2010年搞强力斯诺克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传统派喊着“煎饺毁了饺子味”,结果馊饺子根本没人伸筷子。
转播镜头拍到球员发呆时,收视曲线也跟着跳水。
赞助商的钱包比谁都诚实。
职业球员要奖金要排名,更得要观众捧场。
当慢速战术赶跑最后一排观众,奖金池只会越捞越空。
学学乒乓球搞T2钻石赛限时击球怎么了?
奥沙利文十年前就支持大师赛设倒计时。
把出杆时间和排名积分挂钩,扣10%积分看谁还敢磨洋工。
斯诺克是秀场不是刑场。球杆落袋的速度,决定了这项运动心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