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年再着色,唤醒记忆中的色彩时光

让我们一起为童年再着色。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欢乐和纯真的梦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美好的回忆可能会渐渐褪色,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重新找回童年的美好,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回忆与记录:"
"翻看旧照片:" 看看小时候的照片,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那些穿着幼稚的衣服、留着天真发型的自己,是不是很有趣? "翻看旧日记:" 如果小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不妨翻翻看,里面记录着你的喜怒哀乐,也是回忆童年的重要线索。 "问问父母和 friends:" 父母和儿时玩伴都是我们童年记忆的重要载体,问问他们你小时候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一些自己都忘记了有趣的事情。
"2. 重温与体验:"
"重游故地:" 回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城市或乡村,看看那些熟悉的地方,回忆在那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重拾旧爱好:" 小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弹琴、踢球等等,不妨重新拾起,感受那份最初的热情。 "尝试新事物:" 童年时期可能有一些梦想和愿望没有实现,现在可以尝试去实现它们,比如去游乐园、学骑自行车等等。
"3. 情感与表达:"

相关阅读延伸:为童年再着色

蝉鸣渐起,暑气渐浓,又一个属于阅读的夏天如约而至。

在这里,我们为少年儿童朋友们准备了一期阅读专版。无论是跟随主人公冒险的奇幻之旅,还是探索科学奥秘的理性之光,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愿这些文字能成为你暑期里的良伴,让你在书页间遇见更广阔的世界,也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编者

■ 阎晶明

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形,不断冒出一些“新人”,他们其实早已是创作上的“老兵”,而且已经取得相当成就。越是年迈,越以回望的方式书写童年,而这种童年又具有鲜明的“自叙传”色彩。感情与故事交融,讲述不一样的童年。这是作家满足自己感情需要的写作,同时也是为今天的孩子描述他们未曾经历过的昨天。单纯中多了一些复杂及深度。这其中,张炜、叶广芩、杨志军的创作就十分引人关注。

张炜是一位创作十分勤奋的作家,继《寻找鱼王》《少年与海》之后,新近又推出儿童文学新作《狐狸,半蹲半走》。这是一部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的作品。少儿故事渗透历经沧桑后的情感过滤,携带着鲜明的“回望”色彩,以至于在文体上都很难界定,它是小说还是散文,是虚构的故事还是“非虚构”的记述。作品以一个少年的口吻,描写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时期,一个天真而又孤独的孩子,经历了怎样的人与事的变幻,看见过一个既让人感到神秘,又令人神往的世界。

这是一个经过情感过滤的童年。孩提时代的孤寂,变成了今天的回味。故事被设定在一个大海边上、森林深处的小屋里,与人声鼎沸的城镇相比,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即使一个孩子,也会时时陷入既感神秘又感孤独的境遇之中。而这样的体验,在经过多年之后再来回望,就带上了更加复杂的感受。

这是一个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童年。这里有儿时即看过大海波涛的幸运与骄傲,有深山里满眼可见的识名和不识名的植物,有或凶猛或可亲近的各种动物。半蹲半走的狐狸,就有在孩子眼里看不够的举动。

这是一个与亲情密切相连的童年。外祖母有讲不完的故事,也是最影响孩子心灵成长的亲人。外祖父参加革命战争的经历,尽管是片段式的“间接”描写,却也为故事增添了鲜明的历史感。还有母亲的关爱、乡情的传递。作品不但有深情回忆亲情带来的幸福和满足,也是站在今天呼唤以无私奉献和倾情关爱为本色的亲情。

这是一个与生态意识隐约相关的童年。是的,60年前的人们可能还不大会使用“生态文明”这样的词语,但对于生命的关注、与大自然的亲近、对环境的守护,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却同时又传达出生态意识的朦胧觉醒。故事的结尾处,一株柳树与一个孩子之间建立起某种可以“对话”的亲密关系,一伙丑恶的砍伐者却要让这株柳树的生命中止。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愤怒,同时还有一种感伤和隐忧。柳树被人砍伐的结局,让美与丑直接面对并且产生严重冲突。一个纯粹的、单纯的童年故事,因此带上了多样的色调。这样的片段在故事里却并不突兀,对生命的守护和对环境的爱护,相融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故事之中。这也恰恰可以见证作者创作手法的成熟以及创作经验的老道。

童年,永远有书写不完的人生故事,甚至可以猜测,越是年长,越有拉长人生镜头的冲动,越可以看到清晰如昨天的遥远过往。可以想象,张炜在这样的创作道路上还会继续前行。

来源: 文汇报

发布于 2025-08-01 06:13
收藏
1
上一篇:追寻童真足迹,张炜狐狸,半蹲半走中的回到自然之旅 下一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山东作家张炜寻找鱼王荣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