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4岁熊孩子万米高空徒手扒飞机惊险生还,今现状如何?

您提到的这个事件,通常指的是2004年发生的"刘若鹏(Liu Ruopeng)徒手扒客机事件"。不过,需要澄清几点:
1. "年龄:" 事件发生时,刘若鹏的实际年龄是"17岁",不是14岁。他当时是河南信阳人,正在深圳打工。他声称自己当时想看看飞机外的情况,试图抓住飞机翼尖,结果被吸进驾驶舱附近。 2. "方式:" 他并非“徒手扒”,而是"爬"进了驾驶舱附近的一个缝隙或通道,并非直接抓住机翼。 3. "高度:" 飞机飞行高度是"约9800米"(32000英尺),并非“万米高空”。万米高空通常指10000米以上,这是飞机巡航的常见高度,但此次事件发生的高度相对较低。
"事件回顾:" 2004年11月14日,国航CA1233航班从深圳飞往北京。在飞行途中,17岁的刘若鹏试图通过驾驶舱侧面的一个小窗口进入,结果不慎爬进了驾驶舱附近的一个空间。他当时可能被吸住或卡住,无法动弹。幸运的是,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发现了异常,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紧急备降了武汉天河机场。刘若鹏被安全救下,送医治疗。虽然经历了极端恐惧和

相关阅读延伸:2004年,14岁熊孩子徒手扒飞机,万米高空奇迹生还,如今他怎样了

作者 | 先生

来源 | 青城先生

ID | Xcqingcheng


东航客机坠落的事,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大家心中有无数个疑问,也有无数个假如。


有人议论:万米高空,为何不能跳伞?


也有人说,万米高空,氧气更是稀薄,气温极低,很容易造成人出舱后缺氧失去意识。


在没有专业的氧气设备、防寒服装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下,生存几率极低。


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18年前的一个真实案例。


2004年11月11日,一架川航B320—8670号从昆明出发,经过1.5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重庆的江北机场。


机场的工作人员在探查过程中,发现飞机轮胎架上有一件儿童的衣服。


衣服怎么可能飘浮在万米高空?


工作人员吓了一跳,随后在起落舱内发现了一个小男孩。


男孩蜷缩成一团,脸色苍白,嘴唇不停抖动。


调查后,工作人员发现他居然在万米高空零下40度低温缺氧的环境下,蜷缩在飞机外部1.5小时,跟随飞机到达机场。


更夸张的是如此环境下他居然生还,堪称航空史上的一大奇迹。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梁攀龙




1990年,梁攀龙出生于湖南怀化,从小备受家里宠爱。


没上初中前,他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直到2002年,大大小小的网吧在各个城市普及,梁攀龙被同学带着去了一次。


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游戏里光怪陆离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



12岁的梁攀龙,心智尚不成熟,误把游戏当现实。


原本乖巧的他,胆子突然变得大了起来。


一到晚自习下课,他就和几个同学翻墙出去上网。


可能有人会问,初中的宿舍都有宿管,而且宿舍大门是锁着的,他是怎么出去的?


这还不简单?


老师查寝后偷偷溜到二楼,沿着墙上的下水管道往下滑,再从学校最低的院墙翻过去,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溜到了大街上。


梁攀龙喜欢玩冒险类的游戏,这也为他今后的扒飞机之旅埋下了伏笔。


在网吧打一夜紧张刺激的游戏,赶在早自习之前,他又翻墙回到学校。


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时间久了,班主任发现不对劲了。


“这小子怎么天天上课打瞌睡?”


后来听说有人半夜去网吧,几个班主任联合在一起,天不亮就在校外蹲点,捉住了一大批上网的学生。


其中就有梁攀龙。


梁攀龙的家境算不上好,为了供养他,梁父去了广东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


梁母没有工作,在家带孩子。


他们的经济条件在当地算差的,儿子的生活却是过得最好的,这让邻居家的孩子羡慕不已。


梁母得知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夜不归宿,心里生气也无可奈何。


母亲的不管教,让梁攀龙变本加厉。



2004年3月,梁攀龙只身一人跑到了张家界。


张家界以地貌奇特而著称,仿若人间仙境。


这是个好地方,可惜梁攀龙兜里没钱。


梁攀龙倒是挺能吃苦,靠着捡破烂,愣是在张家界玩了整整一周。


当他脏兮兮地回家的时候,梁母生气归生气,但更多的想法是儿子只要平安就好。


一次离家出走,没有受到惩罚,这让梁攀龙更加兴奋了。


半年后,梁攀龙再次离家出走。


他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贵阳,没想到刚从火车下来就遭遇了车祸。


当地民警注意到了这个孤身一人的少年,迅速展开调查。


在贵阳、怀化警方的帮助下,梁攀龙被送回了家。


不幸中的万幸是梁攀龙受的伤并不重,只是擦破了点皮。


两次离家都没有任何预兆,这让梁母伤透了脑筋。


这一次,她狠下心将儿子教育了一顿,不过很快就后悔了。


她担心自己是不是话说重了,隔天,给儿子买了一对鹦鹉,还有一只小狗养着。


两次离家出走,都没有受到家人责骂,这让梁攀龙更无所顾忌了。


这一次,他打算走得更远一些。


也正是这一次,梁攀龙成为了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



2004年11月5日,趁着梁母不备,梁攀龙离开了家。


他悄悄爬上了一列空着的车厢,这辆列车的终点是哪里,他不知道。


他想,离家越远越好,这样玩着才刺激。


次日,火车停靠在了一个站点。


蜷缩在车厢里睡觉的梁攀龙被工作人员发现叫醒。


“这是谁家的孩子?”


无乘客应答,工作人员就把梁攀龙赶下了火车。


被赶下车的梁攀龙,只能沿着铁路往前走。


走了几个小时,他发现了一个站牌:昆明。


此时的他,已经好久没有吃东西了,饥寒交迫,他实在是走不动了。


有几个好心人路过,看着他孤身一人,可怜兮兮的,于是问:


“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梁攀龙谎说自己父母离异了,没人管。


他在家吃不饱饭,就出来流浪了。


好心人听了十分同情,就带他到附近的饭店吃了一顿饱饭,随后把他送到救助站。



在救助站,梁攀龙认识了一个同样离家出走的男孩。


他叫束清,长得非常帅气。


后来的梁攀龙如此描绘:


“束清很可爱,长得像魔幻少年哈利·波特。”


两人都有着流浪世界的梦想,再加上是同龄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束清已经在外流浪一年了,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知道,如果现在不逃走,很快就会被工作人员送回家。


2004年11月10日,梁攀龙和束清趁救助站的人不注意,悄悄地溜了出来。


两人在昆明街头逛了一天,等到傍晚时分,束清提议去昆明机场玩耍。


“这块我熟,机场里有个大草坪,我们可以躺在上面睡觉。”


梁攀龙还没去过机场呢,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两人从一处损坏了的围栏空隙处钻进了昆明机场,躺在草坪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睡醒的两人看到了停在机坪上的飞机。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飞机,觉得很是新奇。


他们想爬进去玩一会儿,但机舱门离地三米多高,实在难以攀爬。


两人沿着起降架,爬进了飞机轮胎旁边的起降舱。



在舱内打打闹闹的两个孩子并不知道,他们爬上的是例行检查工作完毕,正准备起飞的飞回重庆的川航3U8670客机。


两人更不知道,这次的经历会让他们阴阳两隔。



11月11日8点10分,飞机接到指令准时起飞。


随着飞机逐渐升高,两人顿时慌了神,不停呼喊着。


可除了他们两个的对喊,根本不可能有第三人听见。


梁攀龙当即抓住了轮子上的金属杆。


束清什么都没有抓住,他掉了下去。


梁攀龙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当时的他反而不害怕了。


“如果我也掉下去了,那就算是我倒霉,我不怕死!”


不过很快,他就不这么想了。


巨大的噪音让他感到震耳欲聋,脑袋也因为噪音而感到生疼。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稀薄的空气和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呼吸都是困难的。


起初,梁攀龙觉得冷,后来又觉得很热,直接把外套脱了下来。


此时的梁攀龙并不知道,他已经走在了死亡的边缘。


极度低温下,体温调节中枢会被麻痹,人体会出现燥热的反应。


许多冻死的人,临死前脱掉衣物就是这个原因。



极度幸运的是,这架飞机是从昆明飞往重庆。


地理距离近,飞行时长仅有1.5小时,在万米高空飞行的时间更是极短。


没过多久,飞行高度就开始下降,起降舱内温度逐渐升高,氧气含量增多。


飞机抵达重庆机场,起降舱的舱门重新打开,猝不及防的梁攀龙,一下悬在半空中。


几百公里时速产生的风力,将他的脸吹得变了形,也瞬间让他清醒。


求生本能让他死死地抓住了金属杆,又爬回了起落舱。


更幸运的是,他脱下的那件外套,被缠在轮胎架上。


例行检查时,工作人员看见了轮胎架上缠着的孩童衣服,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因为抢救及时,梁攀龙成功死里逃生。



当年,这件事登上了全国各地的报纸,被媒体争先报道。


虽然大难不死,但这场高空惊魂给梁攀龙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他的耳朵经常出血流脓,眼睛也看不清东西,腿脚还经常抽筋,最终被诊断为航空性中耳炎和噪音性听力受损。



梁攀龙的父母和束清的父母将机场告上了法庭。


他们认为这是机场管理不善,两个孩子才会爬进起降舱。


法院起初认为,是梁攀龙先非法侵入航空器,才导致后续发生的危险,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其实,法院有如此判罚有充分的理由。


如果梁攀龙家因为这次事件获得巨额赔偿,很容易给大众留下一种“法律对扒飞机行为是默许的,而且可以从中获利”的印象,未来很可能会有不法分子对此加以利用。


2006年,法院判决机场方无过错。


出于人道主义,昆明机场给了束清家属7万抚慰金,并赔偿梁家5万元。


令人欣慰的是,这场高空生还让梁攀龙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


“生命真的很重要,我会珍惜的。”


至此,他戒掉了网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梁家父母觉得“梁攀龙”这名字不吉利,为他改名为“梁子松”。


如今的梁子松,在重庆大渡口开了家宠物店,过上了平静安宁的日子。


那场奇幻旅程,他很少提及。



故事到这里,也就彻底结束了。


但是,留给我们关于教育孩子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扒飞机”事件,让一个备受溺爱的孩子脱胎换骨。


梁攀龙是幸运的,有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都有这份幸运,不是人人都能创造奇迹。


同伴束清的离去,成了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


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每个家庭中家长自身的问题。


不称职的父母,会把孩子推向无尽深渊。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撕曾经说过: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很多时候,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只有短短十几年。


作为家长,我们不光要爱孩子,还要正确管教孩子、引导孩子。


孩子的教育,就像是一班无法回头的列车,迟到一次,错过一生。


别让溺爱害了孩子,别让生命为无知买单。


来源:青城先生(ID:XcQingCheng)。作者:青城先生,80后,前某情感杂志主编。爱读书、爱旅行、爱思考、爱你们。关注先生,为你撕开一个真实的世界。封面图来源:电影《岁月神偷》。

发布于 2025-07-31 06:13
收藏
1
上一篇:奇迹·笨小孩路演盛况空前,文牧野导演匠心打造春节档全新合家欢佳作 下一篇:【吟游战记】新手攻略第三弹,深度解析阵容系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