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坚守,仅剩数把种子,农民从土坯房墙上抠出希望之光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且充满希望的故事片段。它描绘了:
1. "极端困境下的坚守:" 仅剩“数把种子”象征着资源极度匮乏,生存本身就充满挑战。农民在“土坯房墙上抠出来”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在恶劣条件下,对土地和种子的无比珍视,以及获取种子的艰辛。 2. "长久的执着与毅力:" “唯一种植者坚持种46年”强调了这份坚持的非凡长度和独特性。46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这需要何等的信念、毅力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他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可能的食物短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3. "希望的象征:" 即使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农民仍然选择播种。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对未来的希望。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4. "人与土地的深刻联系:" 这个故事突显了农民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不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他们世代传承的信仰和情感的寄托。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希望、坚持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动人故事。这位农民用46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耕耘者”精神。

相关阅读延伸:仅剩数把种子,农民从土坯房墙上抠出来,唯一种植者坚持种46年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1年11月23日,央视财经报道,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30个全国优质种质资源中,庄红贡米成功上榜。

庄红贡米有何特别之处,能在全国众多的种质资源中脱颖而出?

在如今看来,这是一种受国家重视的优质品种,但是它也有非常坎坷的经历,甚至差点绝种,最少时就只剩下了几把种子。

那么它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这其中少不了一位农民的身影,也正是他46年的坚持种植,才让人们在今天仍能有幸见到、品尝到这一珍贵的粮食。

«【·唯一的种植者·】»

“庄红贡米”,从它的名字也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种能够被当做贡品的大米。

它拥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明朝时,它被当做贡米进献给朝廷。

能够成为贡品,庄红贡米的品质自不必说,它的口感极佳,味道香醇,营养价值也远超其他很多大米品种。

与其他大米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芒微红,结出的稻米也是红色的,而更为神奇的是,它只有种在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的马庄户和王新庄两个村之间的时候,才能长出“庄红贡米”。

一旦离开了这里,种在了其他的地方,它的米粒就会变成白色的,但倘若再种回原生地,它就又会变成红色的米粒。

在一代又一代农民的种植之下,庄红贡米逐渐成为了当地的独具特色的粮食作物。

这种大米不但好吃,产量还很好,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稻米品种,庄红贡米的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300斤左右。

这在现在看来可能是很低的产量,但在当时却是很高产的品种,因此种植规模一直很稳定,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减少的呢?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粮食作物的产量也在逐渐提高,还有很多高产的稻米品种被引进或者研发。

而像庄红贡米这样的老品种逐渐被忽略,被其他更加高产的作物所替代,它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减少,甚至一度面临绝种的风险。

但是在近年,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老品种的重要性,开始收集优质的种植资源,让那些快要消失的品种留下来。

2019年,阜阳市开始开展相关的工作,工作人员在颍上县的王新庄村重新发现了庄红贡米,而当时整个村子里也仅有一人还在坚持种植着这种稻米。

他就是王守国。

那么他为何会一直坚持种植呢?

«【·坚持种植46年·】»

王守国是当地人,他自小就知道庄红贡米,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在路边种一些这种水稻,然然后逢年过节用它做馒头糕点。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庄红贡米就逐渐消失了。

在1978年,王守国的伯父突然找上了门,并且没头没尾的问了他一句是否还记得曾经吃过的庄红贡米。

王守国的伯父对庄红贡米同样有着别样的感情,他有一个儿子,在出生后就是靠着庄红贡米熬的米粥才活了下来。

因此他知道这庄红贡米是一个好种子,但是现在已经要没有了,而王守国此前去农技班学习过,他希望王守国能将这一种子传承下去。

而王守国在伯父的恳求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的影响下,开始寻找和抢救庄红贡米。

但是他找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有人还在种植庄红贡米,更别说种子,更是一粒也没找到,那时候大家种地一般都是自留种,因此一旦没人种植了,这种作物很可能也就真的消失了。

关键时刻,还是王守国的伯父拿出了种子,这些种子一直放在王守国伯父家土坯房的墙里。

他的伯父从墙上抠下了几块泥巴,掰开揉碎之后,才得到了仅剩的几把庄红贡米的种子。

这几把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年王守国就全部种了下去,但也仅有0.34亩。

但是这些种子放的时间比较久,还是在墙里这样的环境中保存的,活性不强,甚至品种已经有了退化的迹象,再种下去也很难抢救成功这一品种。

于是王守国就想到了自己上学时的老师,两人合作开始研究提高庄红贡米的纯度,还开始学习杂交技术。

这是一项十分繁琐且成功率很低的工作,然而王守国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靠着在家里值班的简易实验室做研究。

就在2021年,王守国种植的庄红贡米的亩产量达到了1200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入选了全国优质种质资源。

同年,李成顺找到了王守国,希望能够种植庄红贡米,两人合作,逐步扩大了庄红贡米的种植面积,但也仅局限于王新庄村。

2023年,村子里的一共收获了400多吨的庄红贡米,但是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

庄红贡米的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品质也很高,但是在销售推广这方面却很欠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大米。

之后两人又开始重新规划,将庄红贡米的名气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它,并且还成立了公司,对大米进行加工,制作成米酒、粽子、米线等产品出售。

保护和抢救庄红贡米等优质种质资源,不仅关乎一粒米的命运,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稳定、文化传承和农业未来。

庄红贡米历史悠久,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凝聚着特定地域的耕作方式、饮食习俗和社会变迁。

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大量地方品种被高产杂交稻替代,导致原生种质濒临灭绝,一旦这些资源灭失,将难以恢复。

每一个优质传统稻米品种,都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互动的结晶,保护它们,也是在留住宝贵的遗传资源。

参考:

央视财经《农业农村部发布30个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庄红贡米、长江刀鱼在列→》,2021-11-23

阜阳·颍州晚报《46年守护一粒米!阜阳王守国,了不起!》,2024-10-31

看见阜阳《关注庄红贡米破局之路(二)探索一粒米的发展之道》,2024-11-2

发布于 2025-07-30 04:12
收藏
1
上一篇:威海奇迹,小村庄种出巨型麦穗,亩产翻番,村民试种成功展新篇 下一篇:水泥缝中绽放银光稻穗,我爷传承的种子,唤醒烫痛都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