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人都曾以为霍格沃茨是个神奇的地方,比普通学校好上十倍甚至百倍。
嗯,谁没梦想过在那里学习呢?学习魔法,在大礼堂用餐,打魁地奇,闲暇时探索城堡,时不时去趟霍格莫德?
不过,最先吸引我们的还是魔法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冒险。
但如果仅仅把霍格沃茨当作一所学校来看,它与麻瓜学校并无太大区别。
这里同样有一堆枯燥又难学的课程,没完没了的死记硬背,还有做不完的作业——为了完成这些作业,你不得不熬夜苦读,连周末也是如此。
关于空闲时间,还是趁早别想了。
这里的学生几乎没有自由时间。就连假期,老师也会布置作业,而且是必须完成的。至于考试,许多人简直被备考压垮了,这就不必多说了。
说真的,如果你翻翻原著,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主角们抱怨学校、课程和作业,这些往往比伏地魔的威胁更让他们操心。
复活节假期根本谈不上休息。三年级学生所有科目都有堆积如山的作业。纳威·隆巴顿濒临精神崩溃。而且不止他一个人。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连坐责任
而这整个体系的巅峰,就是那个所谓的积分制度。
它本应凝聚各个学院,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可实际上,这一制度恰恰暴露了这种方式的不公平与荒谬。
虽然这个想法本身相当不错,理论上也确实能激励小巫师们,但在实践中它根本行不通。原因就在于这套制度漏洞百出、不够完善,而且极其不公平。
不过,我们还是从头来说吧。
“在霍格沃茨上学期间,你的出色表现会为你的学院赢得分数,而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导致扣分。学年结束时,分数最高的学院将赢得学院杯——这是巨大的荣誉。”
——麦格教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听起来简单明了:做个好学生,在课堂上好好表现,不违反规定,为自己的学院争取尽可能多的积分。
这个制度本身会督促学生多做有益的事,不拖同学后腿。毕竟,要是你犯了严重的错误,同学们会因为你而丢分,甚至可能失去获胜的机会,他们肯定会对你有意见。
这就是所谓的连坐责任,促使每个人规规矩矩。
哈利,昨天还是学校里最受欢迎、人人喜爱的学生,一转眼就成了最受鄙视和痛恨的人。……无论哈利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毫不压低声音,大声说着各种难听的话。只有斯莱特林的学生见到哈利时开始鼓掌并高喊:“波特,我们欠你的情!”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比如,当哈利、赫敏和纳威一次被扣掉150分时,学校就是这种反应。
他们遭到了所有人的指责和批评,而这些人之前为了挣分付出了不少努力。当然,这种公开的压力本身不仅是一种惩罚,也是对犯错者的一个教训。他们今后会三思而后行。
不公平的竞赛
但是,如果低年级学生对学院间的这场竞争过于较真,那么高年级学生,在吸取了惨痛教训后,对此几乎就没什么兴趣了。
是的,他们仍然想赢,但通常并不愿意为了学院杯拼尽全力。
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魁地奇,在那里胜负完全取决于球员的表现,而不是这场不公平的竞赛。
为什么说它不公平呢?
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则和条件。
答对问题能得多少分?问题的难度会影响分数吗?违反规则会受到什么惩罚?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老师及他们的心情。
简单说,同样的违规行为,你可能受到完全不同的处罚。
而在课堂上付出的努力,可能根本得不到奖励,甚至可能因为被说成“讨厌的万事通”而被扣分。
例如,赫敏据说跑去猎杀巨怪,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格兰芬多只被扣了5分。
麦格教授晚上抓到德拉科时,斯莱特林被扣了20分。
而没过多久,几乎因为同样的违规行为(晚上在城堡里游荡),同一位麦格教授从哈利、罗恩和纳威那里各扣了50分。
斯内普与邓布利多
奖惩完全没有规律、无法预测,这使得竞赛变得不公平、毫无意义,让人失去了参与的欲望。
而有些老师明显偏袒自己喜欢的学生,这就更凸显了竞赛本就存在的种种不公。
像斯内普,虽然对每个人都很挑剔,但还不至于做得太过分——免得让校方产生质疑,比如他从没因为自己心爱的斯莱特林落后就恶意扣别人几百分。
可邓布利多却毫无顾忌,想给喜欢的学生加多少分就加多少分,只要能让他们赢就行。而且没人敢反驳他,毕竟阿不思是校长。
结果就是,斯内普有计划地打压另外三个学院,增加斯莱特林获胜的机会,而到了年底,邓布利多会对此进行补偿。
但不知为何,他只补偿自己喜欢的格兰芬多,完全无视拉文克劳和赫奇帕奇——其实这些学院的学生也在努力,却永远沦为狮蛇争斗的牺牲品。
彻头彻尾的荒谬
那么,这个制度还有什么意义呢?普通学生何必在意学院积分,只要管好自己的成绩不就行了?
学校的奖杯也就那样,而且这场争夺赛根本谈不上公平。
特别是考虑到,不仅教授可以扣分,级长也可以,有时甚至会把事情搞得极其荒谬。
马尔福,该你出场了!
“格兰杰,你对新校长出言不逊,扣五分。麦克米兰顶撞我,扣五分。波特,因为我看你不顺眼,扣五分。韦斯莱,你的衬衫没塞好,也扣五分。啊,差点忘了——你是个泥巴种,格兰杰,所以为此再扣你十分。”
罗恩抽出魔杖,但赫敏把它推开了,低声道:“别!”
“很明智,格兰杰,”马尔福讥笑道,“新校长,新规矩……安分点,波特……”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这叫什么事啊?
老师们至少还会维持表面的公正,就连斯内普也不会凭空找借口扣分,而是巧妙地利用学生们自己犯下的错。
可有些级长却完全不管这些。
当然,那是乌姆里奇和调查行动组掌权的时期,他们手中的权力大得离谱。
但就算是普通级长,也可能做出类似的事。
仅仅因为不喜欢某个学生就惩罚他,简直易如反掌。
唯一的区别是,马尔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彻底肆无忌惮,非但没有编造个理由,反而直接把心里话喊了出来。
而这一点再好不过地展示了这套制度崩坏到了何种程度。
你可以为了胜利付出再多努力,但最终,你所有的付出都可能因为不称职的级长、偏心的老师或校长的一时兴起而付诸东流。
虽然争夺学院杯本应激励学生,但到头来,它只体现了霍格沃茨师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不公平。
说实话,学院之间的竞赛不过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目的是给读者带来额外的满足感和胜利感(通常是在逆境中),而并非教学的一部分。
显然,只有低年级学生才会把这个竞赛当回事。
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了解霍格沃茨传统、融入集体的方式,让他们觉得值得为集体的利益努力。
可一旦学生意识到这个竞赛本身就不公平,这个制度就会立刻失去意义,在余下的学习生涯中变成一个无用的摆设。
在我看来,这实在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