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雇35万员工的汽车帝国陨落,市值不敌一杯咖啡,行业巨变背后有何隐情?”

这则标题确实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曾经拥有庞大员工队伍(35万员工)的庞大汽车企业,其当前市场价值竟然低于一家普通咖啡连锁店(比如星巴克)。
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和现状是:
1. "汽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 "电动汽车(EV)转型:" 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向电动汽车的快速转型。许多传统燃油车巨头在电动汽车领域起步较晚或面临技术、资金、供应链等多重挑战。它们的估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对其转型成功能力的预期影响。如果市场认为其转型不够成功或成本过高,其估值就可能被压低。 "竞争加剧:" 不仅有来自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竞争,还有来自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企以及科技巨头的挑战。 "利润率压力:" 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尤其是电池)相对较高,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可能压缩了传统车企的利润空间。
2. "市场预期与估值逻辑变化:" "未来增长预期:" 现在的市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公司增长潜力的预期。如果市场认为这家汽车公司无法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保持竞争力,无法实现足够的增长,其估值就会下跌。 "“旧经济” vs “新经济”:" 在某些投资者的眼中,像星巴克这样的

相关阅读延伸:曾雇 35 万员工的汽车帝国,如今市值竟不如一杯咖啡!

曾雇 35 万员工的汽车帝国,如今市值竟不如一杯咖啡!

说个让人咋舌的事儿:美国曾经最牛的汽车公司,雇过35万员工、一年能赚1800多亿的通用汽车,2008年那会儿股价跌到1美元——啥概念?那会儿一杯咖啡都比它值钱。福特、克莱斯勒更惨,三家加起来的市值从几千亿跌到不到100亿。

这事儿咋闹的?病根儿早埋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车企的成本早管不住了。工人工资、养老金、福利这些,能占到车价的8%;研发花了钱,可造出来的车就是卖不动。日本车那会儿悄悄进了美国市场,1958年丰田皇冠一来,成本比美国车低不少。70年代石油涨价,大家都想买省油小车,日本车五年卖了两倍多,1980年卖了65万辆。美国车企咋应对的?他们选了个“聪明”招儿:政府给政策,他们就使劲造卡车和SUV——这些车利润高啊!可他们没看明白,消费者后来还是想要省油的小车。到2006年,《消费者报告》评的十款好车,全是日本的。

美国车企的成本为啥降不下来?工人工会把工资福利抬得老高,日本车企没这负担,成本自然低。美国车企还死磕本土生产,不像日本车全球找便宜地方造。2000年代油价又涨,历史重演,大家又去买日本车。美国车企的产量十年跌了快一半,不是卖不动,是根本比不过人家成本。

2008年金融危机一闹,更惨了。那会儿好多人买车是拿房子抵押借钱,房子不值钱了,买车的钱也没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急得不行,高管们开着车跑华盛顿求救——他们说,要是车企倒了,供应链、经销商全得完,美国经济都受牵连。那会儿他们账上早没钱了,180亿贷款额度都花光了。国会开始没同意救,后来看要破产,才给了170亿,奥巴马又加了钱。

救是救了,得大改。通用直接破产,旧公司清算了,好资产和牌子卖给新公司。裁员、关品牌(悍马、庞地亚克都没了)、卖萨博、砍工厂,美国员工裁了三分之一,高管也砍了35%,还说要造省油车。克莱斯勒跟菲亚特合作,福特没要政府钱,卖了阿斯顿・马丁这些豪华牌子,专心造福克斯。

大家以为这下能翻身了,结果十年后又变了。2018年福特说,除了野马,美国市场不卖轿车了,蒙迪欧、嘉年华、福克斯都不造。克莱斯勒2016年就停了道奇飞镖这些经济车,只留肌肉车和豪华车。通用到2020年代也不咋造轿车了。为啥?有个“SUV漏洞”——70年代定的规矩,乘用车油耗要求高,轻型卡车(像SUV、卡车)要求低。再加上1964年对外国卡车收25%的税,美国车企就靠SUV和卡车赚钱。SUV看着大,多花的材料钱没多少,利润高,他们就使劲宣传SUV安全、好用,把消费者需求“造”出来了。

可这招儿有代价。现在美国三大车企只占美国汽车市场40%,跟以前差远了。消费者也不信他们了:2024年召回最多的是克莱斯勒、福特、通用;2025年《消费者报告》可靠排名前十,没一个底特律牌子;过去三年就一次进前十一。质量问题还没完:克莱斯勒排放造假被罚了10亿,通用发动机有问题,60万辆车召回,六年前就有人投诉,车企拖了三年,最后监管部门介入才解决。

现在呢?三大车企合并后还是盯着眼前钱。比如克莱斯勒和PSA合并成Stellantis,2023年赚了200亿,给股东分75亿,CEO年薪4000万。咋赚的?涨价、裁员、关工厂。结果工人罢工、车不好卖、口碑差,2025年又裁员。

这边三巨头盯着老办法,那边新玩家早冲上来了。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杀得猛,现代、起亚便宜电动车抢份额,日本车也准备在美国卖电动车。2024年美国卖得最好的车,不是福特F-150,是丰田RAV4——这可是美国专门给本土车企留的轻型卡车类别啊,美国人却更信日本车。

现在电动车转型、中国车企、自动驾驶,哪个都可能洗牌市场。底特律三巨头还能跟上吗?是自己想办法,还是又找政府救?这事儿不光是几家公司的命,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啥地位,也看这儿了。

发布于 2025-07-28 15:14
收藏
1
上一篇:800亿汽车帝国轰然倒塌,证监局再出手,行业巨变引发一地鸡毛 下一篇:欧洲百年汽车巨头面临覆灭危机?比亚迪巧妙一击,德系车企纷纷跪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