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奇闻,新兵入伍52天勇立一等功,终成何等军衔?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确实有一位新兵因其英勇表现立下了显赫战功。这位新兵名叫"徐良",他入伍仅52天,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突出,最终被授予"一等功"。
关于徐良后来的军衔,由于他是在1988年牺牲的,所以他没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军衔。根据当时的军衔制度,立一等功是晋升军衔的重要依据,但通常需要结合服役年限和职务等因素综合评定。
徐良在牺牲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追授"少校军衔"。这是对他短暂而光辉一生的肯定,也是对他英勇事迹的最高褒奖。
所以,徐良后来的军衔是"追授少校"。

相关阅读延伸:对越反击战中,一名入伍仅52天的新兵勇立一等功,后来是啥军衔?

“越寇疯狂犯我边,反击自卫忆当年”

或许大部分人都以为,自抗日胜利,内战结束后,祖国的人民便远离了战争,而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战士们,也终于可以放下武器,过上和平没有硝烟的生活。

但实际上,自1949新中国成立后,内忧外患依旧是国家的困扰,虽说我们向往和平,不崇尚武力,但奈何总有狼子野心的侵略分子,为一己私欲而发动战争。

其中越南便对我国的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守护人民的安全,1979年,我国对越发动了自卫反击战,而在这场战役中,英雄频出,其中一个名叫唐立忠的新兵立下大功。

唐立忠作为一位入伍仅52天的新兵,不畏艰险,无畏牺牲,以一己之力炸掉了越方的三座碉堡,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争结束之后,唐立忠的英勇行为受到了嘉奖,同时还被授予一等功,而他也成为了部队中人人学习的榜样。

那么作为一个入伍不足2个月的新兵,唐立忠是如何让自己一个人炸掉越军的三座碉堡的?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的军衔又有何变化?

出身贫苦

唐立忠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因经济拮据,所以他自小的生活便十分艰苦,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家里没有条件供他上学,但是唐立忠却十分热爱学习,所以只要有时间,他便会找那些在学堂里上学的孩子一起玩,这样便能间接学到一些知识。

出身贫苦,但却并没有打击唐立忠对生活的热情,无论何时,他都洋溢着一张笑脸。

而因为为人孝顺,经常帮父母做农活,小小年纪还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所以村子里的其他乡亲对唐立忠的评价极高。

唐立忠自小还有个英雄梦,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中越战役即将打响,我军开始征兵之时,唐立忠毫不犹豫的便报了名。

因为身体素质好,最终唐立忠在部队的层层选拔中被留了下来,但上战场,并不能只看身体条件,而当时我军又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所以针对唐立忠这批新兵,我军开始了紧急培训。

培训从实践到理论两方面进行,唐立忠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所以丝毫不敢懈怠。

而这场培训,最终只进行了52天,唐立忠便被送往了战场,因为中越双方的对峙局势越来越紧张,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新兵培训了。

唐立忠被送往战场后,虽然也有点打怵,但他满腔热血,一心报效祖国,所以这份恐惧,最终也被爱国的热情消退了。

在中越双方对战的战场上,“八姑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尤其对于越方而言,是一个十分有利的作战地形。

越军在此处建立的三座碉堡,严重阻碍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所以,炸掉碉堡对我们而言,是迫在眉睫的。

勇炸碉堡

炸碉堡的任务艰巨,但因为越方的火力太猛,我方军队始终攻不上去,为此,唐立忠所在部队的班长便决定只身前往敌营。

听闻班长要以身犯险,唐立忠坐不住了,他赶忙请示班长,表示自己想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看着眼前这个入伍不过才52天的新兵,班长十分惊讶,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可以如此勇敢无畏。

但看着唐立忠坚定的眼神,班长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终唐立忠一人扛起炸弹,利用在培训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巧妙的躲过了越军的狙击,成功的炸掉了三座碉堡。

碉堡被炸,越军当即便慌乱起来,没了挡剑的盾牌,我军进攻愈发猛烈,抵挡不住的越军只能溃败逃窜。

因为唐立忠的英勇行为,最终这场战役,我们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等到役后进行复盘时,唐立忠的事迹传遍了整个部队。

正常来说,每一张战役在结束后,都会进行复盘,若是战败,便会总结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若是战胜,则会总结经验与长处,以便日后的其他战役可以学习效仿。

复盘的同时,也会给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战士们予以嘉奖,在此次中越对战中,唐立忠便立下了大功劳,为此,他不仅在全部队受到了表彰,还被授予了军功。

授予一等功

唐立忠勇炸碉堡,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被部队授予了一等功,同时他还得了个“爆破英雄”的称号。

首长对于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英雄十分敬佩,在表彰会上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此后,唐立忠便成为了部队中的大红人,时不时总有人来找他请教,为何他能如此英勇厉害。

面对众人的夸奖与追捧,唐立忠也并没有骄傲,同时他也表示,自己能成功炸掉碉堡,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技巧,只是心中有一股劲支撑着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

虽然唐立忠没有明确表示,但想来他所说的那股劲应该是为祖国无畏牺牲的勇气,想着国家,想着人民,他也便什么都不怕了。

在这场战役之后,被授予了一等功的唐立忠便留在了部队中,不用再上战场,他便担任长官为报道的新兵们授课,传授他们当初自己所学习到的实践以及理论上的知识。

到了2000年,因为年纪的原因,唐立忠退伍了,在这之后他转业到了开平市工作。

但尽管退役了,唐立忠心中报效祖国的热情未减,因为当地的经济落后,他便想方设法的招揽企业家为开平注入资金进行建设,最终在唐立忠的不懈努力下,开平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而因为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2015年,唐立忠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结语

“旌旗猎猎强敌遁, 鼓乐声声壮士还,忠魄英魂铭历史,辉同日月耀边关”

为国家,为人民而无畏流血,无畏牺牲奔赴战场的战士们,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在抗日战争,对越战争,援助朝鲜等战役中,将胜利与国民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英勇战士们,多不胜数,他们都是值得后人铭记的英雄。

尽管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不用再扛枪上战场,但也可以像退役之后的唐立忠一样,选择其他的方式报效祖国。

发布于 2025-07-28 10:13
收藏
1
上一篇:33岁解放军少校飞行员英勇牺牲,执行飞行训练任务英勇捐躯 下一篇:陈树湘,湘江英魂,永恒的祭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