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非法“村推”行动,全力铲除“网络黑号”生存土壤

“警惕非法‘村推’,铲除‘网络黑号’生存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议题。它涉及到网络环境治理、信息传播秩序以及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
以下是围绕这个议题的几个关键点:
1. "定义与危害:" "非法“村推”(网络推广/营销):" 通常指利用虚假信息、欺骗手段、刷量、恶意营销等方式,在网络上进行推广活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可能表现为发布虚假产品信息、进行诈骗性销售、恶意刷高数据(如点赞、评论、转发)以误导消费者等。 "“网络黑号”:" 指那些专门从事违法违规网络活动,例如发布谣言、诈骗信息、诽谤他人、传播色情暴力内容、进行网络暴力、恶意敲诈勒索等,并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利(如“村推”服务)的账号。他们是网络环境中的毒瘤,严重破坏网络秩序,侵害用户权益。
2. "为何要警惕和铲除:" "破坏公平竞争:" 非法“村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流量和优势,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侵害用户权益:" 网络黑号发布虚假、有害信息,可能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名誉受损、精神困扰,甚至人身安全

相关阅读延伸:警惕非法“村推”,铲除“网络黑号”生存空间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雷嘉兴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一些不法分子却借机动起歪脑筋,以“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为幌子,在农村进行非法“村推”,获取群众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而恶意注册各类“网络黑号”并贩卖牟利。对这类不法行为,需及时打击,铲除其生存空间。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能产生经济利益。许多农村中老年人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子女不常在身边,对新骗局、新诈骗手段等防范意识较低。加之他们的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多数未注册各类网络账号,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

不法分子策划的骗局,往往让群众难辨真伪。在偏远农村,不法分子带着自制的假工作证件、医保局文件通知等进行“村推”。非法“村推”人员大多将办事场所设在村委会办公楼,部分不明真相的村干部还会热心帮忙介绍和组织人员,迷惑性较强。

这种有组织的非法“村推”活动是“网络黑号”的重要来源,犯罪分子利用这些账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干扰公安机关的案件侦办,也使受害村民无形中承担了违法犯罪的风险,会在受害村民中引起恐慌。

面对非法“村推”新骗局,公安、医保等部门要与互联网企业加强沟通,建立健全打击整治联动机制,在清查恶意注册账号、查清犯罪关联信息时形成合力,及时制止侵害群众信息安全的行为。

相关互联网企业要切实履行平台责任,优化管理流程,严格审核机制,持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注册的“网络黑号”应及时进行冻结或注销,不给非法“村推”和“网络黑号”留下生存空间,积极维护平台生态。

此外,也要积极构建乡村预防犯罪防线,增强服务“适老化”。通过进一步加强家庭关怀,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来源: 新华社

发布于 2025-07-28 08:14
收藏
1
上一篇:“黑客”售卖游戏“黑号”与“外挂”,法院判决揭秘网络犯罪边界 下一篇:警方捣毁恶意注册黑号团伙,1.6万余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因利用手机卡开卡环节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