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荆州已经站稳脚跟,很多人其实更愿意谈论关羽或者张飞,可要说起三国杀敌数量最多的猛将,偏偏名字写的是赵云。这个小孩子般沉默寡言的人,有时候就觉得不可能啊?赵云不是总是温吞吗,他怎么就成了第一斩敌高手?这一点在正史和小说里,大家都看到,他杀得比吕布还多,但到底怎么回事,真得想清楚了却又有点难,细细一扒,许多细节藏在稀松平常的故事背后。
赵云和吕布同处乱世,可风格偏得厉害。吕布更张扬,骑赤兔舞方天画戟,威风凛凛,杀人如麻。三英战吕布那一段,大家都说他能抵三人合力,很顶。但你注意没有,吕布真正的单挑纪录极少,大伙觉得他猛,主要是跟武艺有关。但到了你要看谁杀了最多敌人?统计一下,反而赵云独占鳌头。一看数据,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自报斩敌70余人,真正大家伙互相承认,共识不小。
这事儿不能光看结果,得掀掀幕后。赵云究竟凭了什么?他可不是吕布那种“武人中的武人”,更不是张飞那种“大嗓门带蛮力”的杀法。赵云有点像医生,打仗前总能算准节奏,打仗时出刀极快,干脆利落还没废话。很多三国猛将,喜欢那种“你来我往单挑”,比个高下、讲个名声。比如许褚、张辽、关羽,打仗前大喊三声,冲过去一通猛砸。赵云完全不一样。
那个有意思的穰山一战,高览和他交手时,想走常规剧本,喊两嗓子铺台面。赵云根本不给机会,直接闷枪一刺。高览都还没回过神呢,赵云已经领着刘备走了。有人说是偷袭?但赵云作战,效率更重要,他才不理会什么礼仪规则。武将里不少人追求名利,赵云更像搞实事那拨,所以每一战都干脆到底,没有废话。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社会里的“有本事别废话”那种人?
这种打法和他的性格有关。赵云做事一直很稳,表面上看似没什么情绪泛滥,其实内心早已成竹在胸。鲁肃说他“温文如女也”,刘备说他“一身是胆”。看起来自相矛盾?可人的性格不就是这样,温和和果决,有时候就在一念间。不是只有张飞那种暴躁派才配生猛,赵云的气质反倒隐晦里带杀伐,看似没情绪,其实杀气藏在骨子里,这比起“嚷嚷派”还厉害得多。
还有一个故事,长坂坡那次摆明是绝境。刘备兵败如山倒,黄忠、张飞、关羽都自顾不暇。按寻常逻辑,猛将第一反应是保护主公,可赵云不是。他从曹操大军后方杀将进去,当时曹军密集成林,几乎没有生路。那一天之内,他硬生生闯出几次生路,单枪匹马杀了五十余人。这单不是虚假的场面渲染?据说赵云一路杀到阿斗跟前,把孩子护在怀里夺马而走。冷眼旁观,不抛弃、不放弃、也不多说。是不是怕死,真不好论断,但敢于此举的武将,三国时期再找不出第二个。
有时候大家觉得赵云“命好”,其实他运气和胆子一样大。到底是胆子大还是命好?说不清楚。比如长坂坡那天是假设赵云遇到徐晃、于禁堵截,也不是没有可能折戟,偏就是全身而退。也可能是他反应快,也可能是敌将低估他,更可能是他的技艺不凡。世人更愿相信他是大无畏,这样显得英雄一些。其实赵云一次都没说“我不怕死”之类的狠话,但只要杀起来,不留后路。
对比吕布,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差别挺大。吕布善于求生,他的“背叛提现”被大家诟病,可反过来说他珍视性命。赵云不考虑那些后果,冲动不见得全是优点,但战场上每一刀都在冒险。这一点真没什么好争论的,猛将有猛将的命数。但话又说回来,有时吕布在人群里杀出重围,也够胆量不是?什么怕死不怕死,不见得每次都那么绝对。
耐力,这一点其实不打眼。你可以武功高,可以很勇,也可以心细。可真到打仗拼长时间,赵云出奇地能扛。他基本没什么受重伤的记载,老年时还能打出漂亮战绩。用枪的好处是连续作战不吃力,跟关羽那种大刀比起来优势很明显。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关羽年轻还能耍,年纪大了终归撑不了。赵云用的是“点钢枪”,出枪极快,体力消耗小,这一点不是谁都注意到。
你说关羽巅峰期不如赵云?从各自战报里看还真不一定。关羽的斩将数量在著作里记载很少,主要突出“武德”。赵云的夸张记录,更多体现在持续性出色而不靠偶发事件。他年轻勇猛,年老更沉稳持重,“能打持久战”才显出珍贵。张飞也能冲阵,可酗酒和气力消耗都让他后期不再勇武。马超其实不差,但被描写为“爆发型选手”,耐久战很吃亏。是不是耐力决定最终战绩?也许吧。
此处也得补一句,其实三国的猛将排名说多了全带主观。赵云死后,蜀汉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平生不挫志”,这种描述不常见。有的说他冷静,有的说他有胆识,还有说他谨慎。人说他总是能扛到最后,关键时刻敢于拔剑,这一点你在别的猛将身上不容易找。可也有一说,赵云其实偶尔犹豫,不然不会甘愿做第二排的将军。但细想也有理,哪里有人一直拼杀,全靠热血那就不是人了。
就说长坂坡那天晚上,众将都慌乱,赵云虽说杀伤极多,但也差点困死在曹营。不是每次都顺利溜出来,偶有心里也发虚,那种按兵不动装淡定,有几分“硬撑”。要说心理素质超强,但有时也许除了镇定,该紧张还是紧张。
其实现在大家喜欢用数据盘点猛将,本质就是比拼效率。赵云靠的是打法特别、胆量大、耐力强,这三样放一起,爆发力和持续力都具备。每次出场都能解决关键问题,他的高效在乱世里特别吃香。没有废话,进退自如,谁都知道他强,但很少有人真正能学会他的那种打法。就算到了现代社会,“做事像赵云”,不是随口说的事。你让一个人不按套路来、没有包袱、出手稳准狠,其实挺难的。
至于说吕布为何斩敌不如赵云?这个问题如果你当真,不如回头想一想,吕布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杀敌当然有限。但吕布也有那种一骑当千的高光时刻,怎么能说他完全比不上?这些人本就不是同一种类型,“强大”在不同标准下解释不一样,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坐标系里变得不一样。历史长河里,谁也别说“最强”定论。
回头再看赵云,简简单单,杀敌数量第一,靠的不是武力单一,更不是机缘巧合。每一次挥枪,每一次突围,都是实战下来的经验,这样的人物活在故事里,已经足够传奇。总结出来再简单不过,能高效杀敌、胆大心细、耐力极强,全都拼在一起才有“赵子龙”这三个字。
反正要是换成我,那是肯定做不到。
这一切想清楚了,再去看《三国演义》,你会觉得每一次赵云出现,底色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