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风云人物系列简史,荆轲刺秦英雄传奇

荆轲,字子归,战国末期燕国人,是东周时期著名的刺客,以刺杀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而闻名于世。以下是关于荆轲的简要历史:
### 生平背景
荆轲生活在战国末期,这是一个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燕国地处北方,与秦国相邻,经常受到秦国的侵扰。
### 刺杀秦王
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源于燕太子丹的请求。当时,秦国强大,燕国弱小,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
### 行刺过程
1. "准备阶段":荆轲在燕国收集情报,并与其他刺客一起准备刺杀计划。 2. "献地图":荆轲带着燕国地图和燕国的宝剑“鱼肠”剑前往秦国。 3. "刺杀失败":荆轲在献上地图时,趁机刺杀秦王,但未能成功。秦王反击,荆轲受伤逃走,最终被秦军捕获并处死。
### 历史评价
荆轲刺杀秦王的行为,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在中国历史上,荆轲被视为忠诚、勇敢和智谋的象征。
### 后世影响
荆轲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相关阅读延伸:东周风云人物系列简史之荆轲


荆柯

荆轲(?—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庆”音近),字次非,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刺客。


一、荆轲的早年经历


荆柯剧照

荆轲其活动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最为激烈的时期。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崛起,逐步蚕食六国领土。至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三代君主相继推行扩张政策,至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已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


荆轲的早年经历史书记载较少,但可推测其出身于卫国(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一带)。《史记·刺客列传》称他为“卫人”,并提到他“好读书击剑”,性格沉稳而富有侠义精神。卫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弱小国家,长期依附于强国生存,这种环境可能塑造了荆轲对强权压迫的深刻认知。青年时期的荆轲曾游历各国,曾在榆次(今山西榆次)与剑术家盖聂论剑,又在邯郸(赵国都城)与鲁句践赌博发生争执,但他选择隐忍离去,显示出其克制与谋略的一面。


二、荆轲的游历


荆柯

荆轲的成年后生涯以游历为主。他离开卫国后,辗转至魏国、赵国等地,最终抵达燕国(今河北北部、北京一带)。这一时期,秦国的军事压力已波及华北平原,燕国作为最北方的诸侯国,直接面临秦军威胁。荆轲在燕国结识了两位重要人物:田光与太子丹。


田光是燕国的隐士,以侠义闻名。据《史记》记载,太子丹因担忧秦国侵燕而寻求刺客,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并称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值得注意的是,田光为激励荆轲并保守秘密,最终自刎而死,这一事件成为荆轲接受刺秦任务的关键转折点。


荆柯

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因曾在秦国为人质而饱受屈辱,归国后对秦国怀有极深敌意。他视荆轲为挽救燕国的最后希望,并为其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史记》描述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这段时期,荆轲表面纵情声色,实则暗中筹备刺秦计划。


三、刺秦计划的筹备


荆柯

荆轲接受任务后,开始系统性地准备刺杀行动。根据《史记》记载,他的计划分为三个核心环节:接近秦王、制造行刺机会、确保一击必杀。为此,他提出了两项关键要求:


1. 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而逃亡至燕国。荆轲认为,携带樊於期的头颅可取信于秦王,获得面见机会。

2. 燕督亢地图:督亢是燕国最富庶的地区,献上地图可进一步麻痹秦王。


太子丹起初对献出樊於期首级犹豫不决,但荆轲私下说服樊於期自愿献头,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樊於期的自刎展现了刺秦行动中人物的悲剧性抉择。


另一关键人物是秦舞阳,一位十三岁便杀人的燕国勇士,被选为荆轲的副手。然而,史书未明确记载秦舞阳的军事背景,其后续表现暴露了经验不足的问题。


荆柯

在武器准备上,荆轲携带了一把名为“徐夫人”的匕首(一说为赵国铸剑师徐夫人所铸),匕首涂有剧毒,“见血封喉”。此外,他还准备了燕国地图与樊於期首级,以“献地”为名进入秦宫。


四、刺秦行动的实施


荆柯

公元前227年深秋,荆轲与秦舞阳离燕赴秦。临行前,燕太子丹及宾客皆白衣白冠相送于易水(今河北易县),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场景成为后世文学中悲壮意象的代表。


荆柯

抵达咸阳(秦都,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荆轲通过秦王宠臣蒙嘉的引荐,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为由献上樊於期头颅与督亢地图。秦王嬴政大喜,在咸阳宫召见荆轲。荆轲捧樊於期头函,秦舞阳持地图随行。然而,秦舞阳“色变振恐”,引起秦国群臣怀疑。荆轲随即解释:“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遂独自捧图上殿。


荆柯

献图过程中,荆轲“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击。秦王惊起挣脱,袖子被扯断。由于秦国规定群臣不得带兵器上殿,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投击荆轲,秦王趁机拔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掷向秦王,未中。最终,荆轲被秦王侍卫乱剑刺死,秦舞阳亦被当场处决。


五、荆轲之死


荆柯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嬴政大怒,增派王翦、辛胜率军伐燕。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为平息秦怒,燕王喜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但未能阻止秦国的统一进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发布于 2025-07-23 07:13
收藏
1
上一篇:荆轲为何未弑秦王?临终揭秘背后惊人真相 下一篇:荆轲剑术盖世,秦王交锋八剑之疑,背后的真相究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