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的死,绝对堪称是三国历史的第一‘黑天鹅事件’。
这件事的影响之大,几乎是决定性的。
不过,在孙登刚刚去世的这个时间点,大家还真没反应过来。对于孙登的死,孙权这个亲爹,肯定是极其悲痛。而其他东吴的高层,也都为孙登的死而感到遗憾。
但同时,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悲伤可以尽快的来,但也得尽快的去。
毕竟,前线那四路大军,还在准备打仗呢!十几万东吴主力,总不能因为太子的突然去世,就直接撤回来吧?
所以,在孙登去世之后,孙权只能暂时收起自己的悲伤,继续搞事业。而对于孙登的这段剧情,我们也将会拖到两年之后再讲。
孙登去世的时候,大家其实还都没意识到,这到底会有多大影响。
但是两年多以后,这个影响,才算是真正开始爆出来。
现在,让我们收回目光,继续看接下来的吴魏两国大战。
因为这一次东吴伐魏,主攻的两个点在襄樊和合肥。襄樊这边,接下来的主战场在樊城周围。而合肥那边,主战场在芍陂地区周围。所以这一战,后世也称作是‘芍陂樊城之战’,或者说是芍陂之战和樊城之战。
那么,既然两个战场比较远,司马懿就只能选择,先挑一个方向支援了。
而这一次,司马懿选择了优先支援襄樊。
司马懿此时之所以会去支援襄樊,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在合肥那边,魏国经营已久,提前布置了很多军队。此时在合肥方向,有一个叫王凌的人坐镇,情况没到最危急的时候。
而在襄樊这边,东吴已经开始逐渐围困樊城了。
在樊城这边,情况其实非常有意思。
作为魏国在荆州方向的前线堡垒,襄樊地区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而在之前的剧情当中,我们也提到过,当年曹叡即位之初的时候,司马懿曾经做过荆州战区的前线总司令。
而后来,司马懿被调到了关中。至于荆州这边,魏国则是又派了一个叫夏侯儒的人过来。
对于这个夏侯儒,后世知道的极少。我们只知道,他是夏侯尚的从弟,夏侯渊的本家侄子。但是这个人到底有什么详细的履历,为什么有资格成为魏国的荆州战区司令?这些问题,我们一概都不知道。
关键是,夏侯儒在荆州工作的时间还挺长。
从少量相关记载来看,他应该是从当年司马懿被调到关中开始,一直干到了现在!
也就是说,夏侯儒在荆州司令这个位置上,已经一口气干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国家稳定期间,一个战区司令级别的人物,整整十年没动弹过,这很不合理。
所以后世有人猜测,不是夏侯儒不重要,而是因为有关他的很多事情,后世史书上没记载。
因为后来写《三国志》的陈寿,他最初是蜀汉那边的人。所以陈寿对于和蜀汉打过交道的人,都比较清楚。但是这个夏侯儒,他完全没和蜀汉打过交道。
所以后来,在《三国志》当中,夏侯儒就没有什么记载。
而在这一战当中,当东吴大军直扑襄樊的时候,夏侯儒作为荆州战区的司令,却是毫无办法。
因为他手里兵力不足。
这一次,朱然带了至少五万人,围攻樊城。
对于荆州这座战场,朱然可实在是太熟了。当年曹丕三路伐吴的时候,就是他死守江陵,挡住了曹真等人的猛攻。而那一战之后,朱然一跃而起,成了东吴内部仅次于陆逊的顶级大将。但和陆逊被近乎‘冷藏’的情况不一样,之前这些年里,朱然却是多次领兵,主动进攻。
所以很快,朱然就带兵杀到了樊城周围。而与此同时,诸葛瑾也在襄樊南部,一路攻城掠地。而这样一来,朱然和诸葛瑾两路大军,一南一北,两路大军直接就把整个襄樊给围了起来。
再之后,按照史书记载,朱然采纳了朱异的计策,迅速攻破了樊城外围的防御圈。
而随着樊城被围,很快,魏国当时的荆州刺史胡质,以及荆州战区司令夏侯儒,全部率兵前来支援。但是因为他们兵力有限,却始终打不开东吴的包围圈,无法真正增援樊城。
而为了给樊城分摊压力,夏侯儒只能在距离朱然大军六七里之外,大张旗鼓,做出一副人数很多的架势,以此来吸引朱然的一部分主力。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能找到的,所有有关这次樊城攻守战的记载了。
这其实很荒谬。
从这少量的记载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一战的规模,绝不逊色于当年关二爷打的那场襄樊之战。甚至双方在参战人数上面,还要更多一些!当年关二爷当襄樊的时候,手里还未必有五万人呢。
所以,当时樊城内部的守将是谁?朱异又给朱然出了什么计策,才让他轻松攻破了樊城外围的包围圈?而在这一战当中,双方的详细作战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这些,我们统统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后来,司马懿还是带着数万援军,姗姗来迟。而司马懿来了之后,很快就和夏侯儒等人汇合。而这场战争,也终于开始变成了朱然对司马懿的战争。
但接下来,朱然和司马懿到底又是怎么打的仗,史书上又是一片空白。
唯一的记载是,这场仗打到后期,朱然不得不主动率兵后撤,而司马懿则是一路带兵追了上去。最终,司马懿一口气吃掉了东吴上万人!
当然,从战略角度来说,这场战争确实没啥值得多说的。毕竟,一万人对于东吴而言,也算不上伤筋动骨。而襄阳和樊城没丢,自然也对魏国没什么太大影响。所以这一战,虽然看似影响很大,但战争本身对于历史的影响,其实还真不大。
真正影响很大的,其实是战后的一些事情。
在这一战结束之后,东吴方面,原本主攻襄樊南部的诸葛瑾,忽然去世了。
没有人知道,诸葛瑾的去世,到底和这一战有没有关系。诸葛瑾是不是在这一战当中受了伤,所以才不治身亡?亦或者是这一战,彻底耗光了诸葛瑾的生命力。毕竟,作为诸葛亮的大哥,此时的诸葛瑾,已经68岁了。在经过这样一场大战之后,诸葛瑾被熬死,似乎也很正常。
在后来东吴的历史上,诸葛瑾的死,其实是有很大影响的。
而魏国这边,同样也是如此。
战争结束之后,重新修筑襄樊防线,布置防务,这些自然是不用多说的。真正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一则人事调动。
此战之后,原魏国荆州战区司令,那个已经在荆州工作了十年的夏侯儒,忽然被调回了魏国京城,担任九卿之一的太仆。
而接替夏侯儒的人,名叫王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