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骂曹,许褚敢杀许攸却不敢动此人的深层原因揭秘

许褚和许攸都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他们与曹操的关系各不相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褚敢杀许攸,却不敢杀另一个人的原因。
首先,许褚和许攸的关系:
1. 许褚是曹操的亲信,担任曹操的近卫,是曹操的贴身侍卫。他忠诚于曹操,多次在关键时刻保护曹操的安全。
2. 许攸则是袁绍的谋士,后来投奔曹操。许攸与曹操的关系复杂,他曾因曹操的猜疑而遭受猜忌,甚至被曹操软禁。
至于许褚为何敢杀许攸,原因如下:
1. 许褚忠诚于曹操,而许攸曾是曹操的敌人,尽管后来投奔曹操,但曹操对他仍有所猜忌。许褚在保护曹操的过程中,可能认为许攸的存在对他构成威胁。
2. 许攸在曹操军中地位不高,且与曹操的关系复杂,这使得许褚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杀许攸不会引起曹操的怀疑。
然而,许褚不敢杀的人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 与曹操关系密切的人:许褚不敢轻易杀害与曹操关系密切的人,因为这样会破坏他在曹操心中的形象,甚至可能危及他的生命。
2. 权力地位较高的人:如果某人在曹操军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许褚可能不敢轻易下手,因为这样会

相关阅读延伸:同样是骂过曹操,许褚为什么敢杀许攸,却不敢杀此人?

许褚第一次在曹营亮相,几乎没人真把他当回事。毕竟在那个军阀如狼似虎的三国乱世,许褚这副“憨汉”模样,怎么看也不该是搅局之人。实际上,一开始他就是靠招牌的蛮力窝在那里,拳脚不用花里胡哨,直接砸碎问题。后来,曹操见他忠厚可靠、武艺不俗,才让许褚正式加入自己麾下。这人不走寻常路,却又步步为营,和三国那帮天生权谋家很不一样——有点像今天看某些不按套路出牌的大人物,让身旁的人摸不着头脑。许褚的故事,总让人觉得眼前人和传说里那个大猛将不太一样,他不光有气力,还死心塌地,很少拐弯抹角。可他也不是什么死脑筋,有时候杀人不沾血,遇到不该杀的人却连刀都懒得拔出来。


大伙都记得,许褚碰上吕布那茬。说实话,这事本来没什么稀奇,就是两个武力天花板互怼。不过许褚不仅起势猛,气焰也大,小打小闹他根本不在意。而吕布名气本来就摆在那,许褚缺乏名将包袱,出手不用考虑什么规矩脸面。他就是那种只要主子一句话,不管对手是谁,立马冲上去干架的人。这感觉,倒像是现实老实人大胆冲动的一个极端写照。可事情远比简单的脸皮厚或冲劲大。许褚在面对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曹仁都能冷淡回应。不是怕事,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似乎始终坚守内心一根线:打仗就打仗,应付人情却不多说废话。社会里这样的人用今天话说,或许有些让人头疼,但也让身边那位主角倍感依靠。许褚带着这种直来直去的秉性,混迹曹操身侧。他能杀人,也能守住底线,尤其遇到特殊的人,不该动手的时候,哪怕受再大刺激,宁可装聋作哑。


许攸的事比较复杂。他并不只是权臣、谋士那么简单。和曹操是老相识,关系近到坊间揣测他们小时候就一起混饭吃。但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破鱼死网破的袁绍,确实帮了大忙。论勋功,这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替代的。可没想到,偏偏因为一时嘴快,抱怨了几句,竟被许褚一刀斩杀。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泥带水,竟像是许褚例行公事。旁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感情这三国的规矩,就是胆大妄为才活得下去?许褚为什么一点不怕?许攸骂曹操,本来应该是有余地挽回,可是在当时情形下,这话一出口,就是触犯逆鳞。问题来了,许褚处理许攸如此冷静,为什么碰见陈宫却装聋作哑?很多人脑子打结,这爷们到底怕不怕权贵?也有人觉着这就是三国乱世,刀剑说了算,许褚不过是一块砖,哪需要想太多?可看仔细点,真不是这么回事。


陈宫的事情不同。他和曹操最早的交情,说出来比许攸还深。旧时县令,曹操落难时,陈宫救过命。俩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早年性命之恩,历来最让曹操挂念。史书说曹操重情,可他真就完全放下旧人旧事?有一说一,保不齐,他自己也拿不准。所以见到陈宫骂骂咧咧冲上来,大家以为许褚肯定出手。毕竟一件事没两样,他杀许攸,为何不杀陈宫?事实上,许褚始终不敢动。他在旁边看着,满脸呆木,像是陷入巨大纷争却不能自拔。他明明是“平头哥”,什么人都不怕,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就破掉了许褚无所畏惧的“标签”。


往深里说,这种矛盾其实特别三国。许褚杀许攸的时候,有点像替主子出头,显出主仆一体的决绝和凶狠。可对待陈宫这号人物,又完全变了脸——他不像兵器,更像主人的影子。因为许褚明白,许攸作用已过,多说无益,杀了顶多是一个警示。可陈宫,曹操不光顾忌当年救命之恩,还忧心陈宫背后那群士族,真要随意动手,事情可能闹大。许褚的刀也许快,但他哪敢背这个锅?所以许褚平日挺胆大,猛一看谁都不怵。但遇到“情谊账”、江湖恩怨,他可就怂得不成样子。这不见得是懦弱,更多是一种对现实的让步。换个角度,当时曹操自己都不敢碰陈宫,许褚当然明白不该轻举妄动。


说到底,三国那个年代本就是一团乱麻,说不清谁恩谁仇。许褚之所以“见人下菜碟”,根本在于他清楚主子的分寸。对功臣兄弟,他宁可陪笑,也绝不主动得罪;遇到主子心头隐痛,那就默默守规矩。这两种极端反差,许褚自己未必想得明白。但他总是——一出手果断到底,一按兵不动更是死守最后界限。其实很多人表面上凶猛,可真该谨慎时,都和许褚一样,学会了等风头过去再说。许攸挨刀,是主子的要挟和局势的使然。陈宫能活到最后关头,还有这么多场面,哪怕一句狠话出口,也没人敢顶风作案。许褚在这两人之间的不同表现,就是三国复杂人情关系的缩影。没人可以永远都任由性子来,哪怕是“平头哥”。


有人说,许褚只是听命而已。曹操示意了才动手,没头没脑就砍许攸只是因为主子脸色变了。这种说法有点片面。如果什么事都听主子的,那见着吕布时许褚怎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往上冲?对曹仁冷淡也是许褚自己的脾气,说到底,他选择性服从、不卖全力巴结别人,反倒显得更接近本性。他不会装腔作势,也绝不会在风口浪尖掉链子。胆大的时候像铁牛,害怕的时候,整个人都紧绷着几乎要碎。三国“大老粗”其实都是精致利己的活计,许褚只是没把这点藏得太深。他对人对事有一杆秤,这杆秤不是官大就怕,是碰到了能惹事的花头,他懂什么时候装作“啥都没看见”,啥时候该冒个头。


从现代史料来看,许褚本人实则没有“平头哥”那么莽撞。新版《三国志集解》和大量研究资料,包括2023年以来清华简新释,都更倾向于许褚身份复杂,有时候甚至肩负情报重任。或许当年他斩杀许攸,不只是简单的意气之争,更有处理内部不安定因素的政治意味。杀与不杀,不是许褚一人说了算,而是整个集团博弈、情报、利益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再退一步说,许褚之所以能在曹操身边立足,除了武力,还有他的识时务。不会乱说话,不会越界,才有资格一路做到大司马。许褚最大特点,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当哑巴。至于陈宫这档子事——曹操那么多话,有的场合也会装糊涂。为了活下去,大家都得像许褚一样,时而胆大包天,时而小心翼翼。


也正因此,三国中的许褚并非永远奋勇向前的战士。他能快刀斩许攸,也能在陈宫面前缩手缩脚。看上去完美的勇士,其实也是夹缝生存的老油条。你说他只有一腔热血?有时候又柔软得不像样。许褚到底怕不怕权贵?怕的也怕,该硬就硬。至于他对陈宫的忍让,是本能避祸。可回头来看,每个乱世中翻滚的人,哪一个不是如此?快意恩仇不过片刻,寻常活路,更多是克制和妥协。


许褚的故事,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三国的风云人物,大多拿得起放不下。许褚且看且试,不惹麻烦,也不怕死。每当局势紧张,许褚都藏着一份内心的尺度。他不是最硬的那块骨头,却是永远最柔韧的一把刀。

发布于 2025-07-19 18:14
收藏
1
上一篇:徐晃50回合战平许褚,许褚200合对峙马超,徐晃能否与马超一较高下? 下一篇:许褚能否战胜魏延?深度解析五虎上将战力与斩杀回合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