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风裹着桂香吹过街头,你有没有注意到,路边的绿化带里突然冒出几株齐人高的“大黄花”?花穗像瀑布一样从顶端垂下来,金黄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着光,远远看过去像一片金色的云。可别被它的漂亮迷惑——这株“美人”,其实是让生态学家头疼的“生态杀手”加拿大一枝黄花。
作为入侵植物里的“明星选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战斗力”远超你的想象。它原产于北美,上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没想到一旦逃到野外,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它的根系能扎进土壤深处,抢占水分和养分;茎秆长得比人还高,挡住其他植物的阳光;更可怕的是,一棵加拿大一枝黄花能结出2万颗种子,风一吹就能飘10公里远,用不了3年,就能把原本的草坪、花坛变成它的“专属领地”。去年秋天,杭州、武汉的园林工人花了整整一个月,才把小区里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清理干净——可今年,它又在街角冒了头。
如果你在小区、公园或者自家花园里看到它,千万不要犹豫:拿把铲子,顺着茎秆挖到根部,把整个植株连根拔起(注意不要碰断茎秆,不然残留的根会重新发芽),然后装进厚实的垃圾袋里,扎几个小孔(防止种子散落),拿到空旷的地方烧掉。记住,不要把它丢在垃圾桶里,也不要随便埋在土里——它的种子就算被埋在地下,也能存活5年以上。
农村的田埂上、墙角边,常能看到一种“奇怪的植物”:茎秆是暗红色的,叶子像手掌一样大,顶端挂着一串紫黑色的“小葡萄”,小朋友们喜欢摘来玩,挤破了汁水染红指甲,像涂了指甲油。可大人总会喊:“别碰!那是‘毒葡萄’!”
这种“毒葡萄”就是美洲商陆,原产于北美,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它的果实看起来像葡萄,却藏着致命的毒素——里面的商陆碱会刺激肠胃,误食一颗就会腹痛、呕吐,严重的还会导致呼吸困难。更可怕的是,它的种子会被鸟类吃掉,随着粪便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用不了几年,就能在整个村子里蔓延开来。
其实,我国本土也有商陆,叫做“本土商陆”。它的茎秆是绿色的,叶子更小,果实是绿色的,成熟后变成黑色。本土商陆的嫩叶可以吃,用来煮粥、炒菜,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美洲商陆和本土商陆长得太像了,很多人分不清——记住一个简单的办法:茎是红的,就是美洲商陆,千万不要碰;茎是绿的,才是本土商陆,可以放心吃。
如果你在自家院子里看到美洲商陆,赶紧拔掉:用手抓住茎秆,用力往上拔(它的根不深,容易拔起来),然后把整个植株装进垃圾袋里,丢到有害垃圾筒里。不要把果实留给小朋友玩,也不要把根埋在土里——它的根会重新发芽。
夏天的公园里,你有没有见过一种“爬墙的草”?它的叶子像小扇子一样,藤蔓细细的,却能顺着树干爬到树顶,把整棵树裹得严严实实,像给树穿了一件绿色的“外套”。可过了几个月,你会发现,那棵树的叶子慢慢变黄了,最后枯死了——这就是薇甘菊的“杰作”。
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是入侵植物里的“爬藤高手”。它的藤蔓能长到100米长,像绳子一样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挡住阳光,让其他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它的根部会分泌一种“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去年夏天,广州的白云山风景区里,薇甘菊裹死了100多棵大树,园林工人花了整整三个月,才把它们清理干净。
如果你在自家花园里看到薇甘菊,赶紧处理:用剪刀把藤蔓剪断,然后顺着藤蔓找到根部,把整个植株连根拔起(注意不要留下残留的藤蔓,不然它会重新生长)。如果藤蔓已经缠到了树上,不要硬扯,用剪刀把缠在树上的藤蔓剪掉,然后在树的周围撒上生石灰(薇甘菊怕碱性土壤),防止它再次生长。
“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这句话说的是红苋菜,夏天的餐桌上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你知道吗?红苋菜的“表哥”刺苋,却是让农民痛恨的“入侵杂草”。
刺苋原产于热带美洲,19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在已经遍布黄河以南的地区。它的茎秆上长着尖尖的刺,叶子像红苋菜一样,但比红苋菜大很多。它喜欢长在农田里,和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阳光,还会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去年,湖南的一位农民告诉我,他的玉米地里长了很多刺苋,结果玉米减产了30%。
其实,刺苋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根像小萝卜一样,富含淀粉,可以用来煮粥、酿酒,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放任它生长——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太强了,一棵刺苋能结出1万颗种子,用不了一年,就能把整个农田变成它的“地盘”。
如果你在自家菜园里看到刺苋,赶紧拔掉:用手抓住茎秆(注意不要被刺扎到),用力往上拔(它的根很深,要挖一下),然后把整个植株装进垃圾袋里,丢到垃圾桶里。不要把它的根留在土里,也不要把种子撒在菜园里——不然明年会越长越多。
夏天的池塘里,常能看到一种“漂浮的花”:叶子像圆盘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开着紫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喇叭。很多人把它种在鱼缸里,当观赏植物。可没想到,它的“繁殖能力”远超你的想象——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把整个池塘铺满,让鱼无法呼吸。
这种植物就是水葫芦,也叫“凤眼莲”,原产于南美。它的叶子能浮在水面上,吸收大量的养分,让其他水生植物无法生长;同时,它的根会分泌一种物质,抑制鱼的生长。去年,江西的一个池塘里,水葫芦铺满了整个水面,结果里面的鱼都死了,养殖户损失了好几万元。
其实,水葫芦也有“用处”——它的叶子可以当饲料,用来喂猪、喂鸭;还可以用来净化水质,吸收水中的重金属。但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随便种它——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太强了,只要有一棵留在池塘里,就能长出一片。
如果你在自家鱼缸里种了水葫芦,赶紧控制它的数量:定期把多余的水葫芦捞出来,不要让它铺满整个鱼缸;如果它已经逃到了池塘里,赶紧捞出来——用网兜把水葫芦捞起来,装进垃圾袋里,丢到垃圾桶里。不要把它丢在河边,也不要随便倒进池塘里——不然它会迅速蔓延。
其实,入侵植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认识它们,放任它们生长。只要我们多了解一点入侵植物的知识,看到它们的时候及时处理,就能守住我们的花园、田野和池塘。
下次再看到街头的“大黄花”、田埂上的“毒葡萄”、公园里的“爬墙草”,记得:不要犹豫,赶紧拔掉!因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