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学术札记连载(68),新生家族命名指南,年轻父母眼中的典雅吉利与独特好名

《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68)
在华夏文明的沃土上,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承载着家族的期望、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命运。年轻的父母和家人都希望能为新生的家族成员题取一个既典雅吉利又与众不同的好名字。
一个好的名字,首先应当具有吉祥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名字与命运紧密相连,一个好的名字能够为个人带来好运。因此,在取名时,父母们往往会考虑到名字中的字义,选择那些寓意美好、积极向上的字词。
例如,选择“瑞”字,寓意着吉祥如意;“祥”字,意味着平安幸福;“安”字,则代表安定和谐。这些字眼在名字中的应用,既体现了家族的美好愿望,也为孩子的人生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
其次,一个独特的名字能够使人在众多名字中脱颖而出。在取名时,父母们会力求在众多字词中找到那个既符合家族传统,又具有个性的字。以下是一些具有个性的取名建议:
1. 结合家族姓氏,挑选一个独特的字。如:姓李,可以取名为“李熠”或“李烁”,寓意着星光璀璨,前途光明。
2. 从诗词、典故中汲取灵感。如:取名为“梦蝶”,寓意着追求美好,勇敢追梦。
3. 运用音韵美。如:取名为“思远”,既朗朗上口,又富有意境。

相关阅读延伸:李浩学术札记《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68)年轻的父母和家人都希望能为新生的家族成员题取一个既典雅吉利又与众不同的好名字



编者按:即日起,本报连载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教授的《流声》。《流声》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李浩学术文集中研究汉语姓名学的札记。

作者从汉语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构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价值等几个侧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微妙变化,将人们习焉不察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学理性考察,遂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为方便阅读,原书的引文出处和页下注释均删掉,如引用,请核对原书。



20世纪的一个重大变局,就是海禁打破,国门大开,中外交流与日俱增,有关海外和西方的姓名文化和姓名学著作络绎被翻译和引进。我们与清末学人治此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我们能看到康乾汉学家不可能见到的地下新出土文献,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读到西方最新的研究成果。简言之,我们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坡上和中外巨人的肩膀上来研习这一古老学问的。
姓名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套方法,留下了许多典籍,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还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补。
目前,关于姓氏起源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穿凿附会的说法,并充斥在各类读物之中。如何从体质人类学和文化考古学的角度,对姓氏起源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解释,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如何借助统计学的原理,对姓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消长变化以及地域分布进行定量研究,谱列出中国姓氏的变化曲线和现存姓氏的分布图表,也是很有价值的项目。通过谱牒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形成历史时期的姓氏数据库和谱牒数据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家族史的研究,姓名学的古籍整理,同姓名的归纳与重名的区别研究,现代社会中个人身份的多重识别研究,姓名的符号学本质与文化学的深层分析,姓名学和人口普查,姓名与生物识别技术,姓名与数字识别技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时代,姓名学和姓名文化的研究仍有许多学术空白亟须填补,有志于此道者仍大有可为。
第五章 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
你是有灵魂的,你应该有个名字,你的名字叫乔。
《银翼杀手2049》
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当下时代究竟应该如何概括,或者说如何为这个时代命名,学术界的分歧还是很大的。各个学科会从自己的学术视野来称谓,历史学界可能会用现代来称谓,中文学术界可能会称当代,艺术学界可能会称为后现代,信息学及IT界可能会称为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而地质学界则以詹姆斯·瓦特1782年改良蒸汽机为界,提出与更新世、全新世并列的地质学新纪元——“人类世”。当然也还有其他的称谓。本书选择其中的人工智能时代一语来指称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按照基辛格等人的概括,人类有两种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信仰和理性。如今又增加了第三种——人工智能。如是,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我们处身的一个时代,而且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一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现在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对于姓名文化而言,当下的时代有个非常吊诡的现象,一方面,有关姓名学和姓名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大众对姓名和取名也非常重视,年轻的父母和家人都希望能为新生的家族成员题取一个既典雅吉利又与众不同的好名字,于是取名技巧类的书籍、取名服务类的机构都很走红。另一方面,其实姓名和名字的实际使用范围越来越窄,传统姓名的作用越来越小,由个人名字衍生出的许多新功能又非传统的姓名学所能涵盖,本书从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加密技术等方面,列举一些最常见的现象,希望能引起读者和学人的关注和讨论。

一、数字技术类
姓名编码
姓名编码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常见的与汉语姓名编码有关的主要有以下三类:姓名电码、姓名代码和身份证编码。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姓名电码。是指利用中文电码为拍发电报等出现的汉字姓名所做的编码。中文电码,又称标准中文电码、中文商用电码、中文电报码或中文电报明码,是指通过电报传送中文信息的方法,也指第一次把汉字化作电子讯号的编码表。

1835年莫尔斯电码发明,但主要用来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六千八百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中国电报新编》。这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汉字电码本。

随着电话、传真、互联网、微信等的迅速普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无比辉煌的电报渐渐退出日常生活,但中文电码至今仍在许多场合应用。例如香港地区居民身份证上,会在姓名一栏下面印有中文电码,以方便政府或机构做输入姓名之用。

过去,查询中文电码都是对着电报码书本进行翻查,既烦琐且困难。现在则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查询中文电码,手机和PC浏览器都有这个功能,查询反馈快速准确,且可以同时查询多个中文汉字,并支持使用电码反查汉字。

姓名代码。又称汉字区位码,该编码以汉语拼音的字母为序,音节相同的字以使用频率为序。每个汉字有一个唯一的代码,以便计算机辨认、接收和处理。具体以国家颁布的《字符集和信息编码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年编)为准。

(未完待续)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发布于 2025-07-16 16:15
收藏
1
上一篇:想知道如何大批量修改文件/文件名字?点进来,高效技巧大公开! 下一篇:Word文档命名大变身!三招轻松搞定名字长短不一,强迫症患者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