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目标:- 了解卢秀辉的诗词创作背景及其在现代诗词中的特色。
- 理解《月下笛•烟篆叹髯》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
-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理解诗中意境、用典和语言特色。
- 训练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追求自由、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精神。
- 激发学生对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诗中意象的分析(如“烟篆”、“碧”、“云裁鹤啸”、“银河”等)
- 诗歌表现的意境与情感
- 诗人用典和语言特色
- 诗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 诗人情感的体会与共鸣
三、教学准备
- 《月下笛•烟篆叹髯》原文及注释
- 古典诗词鉴赏相关资料(意象、用典、表现手法)
- 多媒体课件(诗歌背景、意象解析、图片、音频等)
- 学生笔记本、诗词赏析工具
烟篆叹髯
四、教学过程(60分钟)
一、导入(10分钟)
1. 导入诗词背景:- 简要介绍卢秀辉的创作背景及其诗风特色。
-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的诗人有哪些?他们的作品中常用哪些意象?
- 播放一段笛声或古琴音乐,营造意境。
- 出示诗题“月下笛•烟篆叹髯”,引导学生猜测:这首诗可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意境?
二、讲解与分析(25分钟)
1. 逐句赏析(结合多媒体讲解):- “烟篆叹髯”:
- “烟篆”可能指烟雾缭绕的篆刻,暗示一种烟雾缭绕、模糊不清的意境。
- “叹髯”表达对髯须的感慨,可能寓意人生的沧桑或自由的鬓发。
- “砚池涨碧,素心垂曜”:
- 描述砚池碧色上涨,象征书写的情境。
- “素心垂曜”表达纯洁心灵散发光辉,暗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光明。
- “云裁鹤啸”:
- 云彩似裁剪,鹤啸声远,营造空旷、清远的意境。
- “断崖寥寞萦绕”:
- 断崖孤寂,萦绕心头,表现孤高、寂寞的情感。
- “蘸来石髓千峰冷,写几段、龙蛇浩渺”:
- 用“石髓”比喻墨汁,写出山峰的冷峻,龙蛇般的文字浩渺无垠。
- 展现诗人豪放、奔放的书写情怀。
- “笑平生潦草,愁霜满鬓,自画难妙”:
- 自嘲潦草的书写,表达对自己技艺的谦逊。
- 愁霜满鬓,抒发岁月流逝的感慨。
- “谁料?羞涂稿。”:
- 反问,表达对自己作品的不满与羞愧。
- “纵万壑难摹,岂能轻佻?”
- 即使山谷难以描摹,也不应轻率。表现对艺术的尊重。
- “元由藏娇。取罢天地清调。”:
- “藏娇”暗示藏有美好情感。
- “天地清调”指追求纯净、清雅的艺术风格。
- “忽然松影推帘入,竟把混茫卷作小。”
- 松影入室,象征自然与心境的融洽。
- “卷作小”表现心境由浩渺转为宁静。
- “墨痕里,泻银河,宁许星桥漫搅。”
- 墨迹如银河流泻,意境宏阔。
- “星桥”暗指银河,表现诗人对宇宙的遐想。
- 诗中的意象(“烟篆”、“碧”、“鹤啸”、“银河”等)如何营造出空灵、辽阔的意境。
- 诗人通过自我调侃、反思表达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 诗中“取罢天地清调”体现诗人追求纯净雅致的审美追求。
万壑难摹
三、互动交流(15分钟)
1.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与情感。
- 提出问题:你认为诗人为何用“烟篆”、“银河”等意象?这些意象如何帮助表达情感?
- 请学生写一段对这首诗的理解或感受,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诗中的意境。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与总结(10分钟)
1. 拓展:- 介绍卢秀辉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风格的现代诗词,比较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词如何继承古典意境?
- 重申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 强调古典诗词中意象的丰富与表达的含蓄。
-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或现代诗,写一篇赏析短文,突出意象与情感表达。
- 背诵《月下笛•烟篆叹髯》的部分句子。
五、教学反思
- 通过本课,学生应能理解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提升鉴赏能力。
-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差异,鼓励多角度分析。
- 结合现代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六、教学资源建议
- 多媒体课件:背景介绍、意象图片、音乐片段
- 诗词赏析手册或笔记
- 相关书籍与资料
龙蛇浩渺
七、总结
本节课以卢秀辉的《月下笛•烟篆叹髯》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感受诗人追求纯净雅致的艺术追求。希望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