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生命见证者,宠物殡葬业的女孩与死亡教育的启示

标题:从事宠物殡葬业的女孩:逝去的小动物教我理解死亡
导语:在许多人眼中,宠物只是家庭的一员,但在从事宠物殡葬业的女孩小杨看来,它们是生命的延续,是陪伴我们走过人生旅程的伙伴。今天,让我们跟随小杨的脚步,了解她如何通过这份特殊的工作,学会理解死亡。
正文:
小杨是一名年轻的女孩,从事宠物殡葬业已有三年。在这个看似冷门的工作中,她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离去,也学会了如何面对死亡。
“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时,我真的很害怕。”小杨回忆道,“每当看到那些即将离去的宠物,我就会感到心痛,甚至有些恐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杨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她开始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尊重生命,珍惜与宠物相处的时光。
“每当送走一只宠物,我都会感到一种释然。”小杨说,“它们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虽然离开了,但它们留下的回忆和爱依然温暖着我们的心。”
在宠物殡葬业,小杨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主人为了纪念离世的爱宠,特意定制了骨灰盒;有宠物主人带着孩子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面对死亡;还有宠物主人为了感谢宠物陪伴自己走过的日子,特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仪式。
“这些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念

相关阅读延伸:从事宠物殡葬业的女孩:逝去的小动物教我理解死亡

来源:工人日报

宠物狗小Q的后事一直是吴彤的一个心结。 受访者供图

干净的木质小房子安静地摆在桌子上,里面放了一支还未盛开的鲜花,一眼望去,像极了一个精美的艺术品。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是北京女孩吴彤为她的宠物狗小Q精心准备的骨灰盒。

“一个给小动物做小墓碑、小盒子的人。”吴彤常常这样介绍自己。2015年创业至今,她用自己的设计送别了2416只小动物。那些逝去的小动物,时常给她带去温暖,也让她学会理解死亡。

“谈及生死,愿我们从容。”这句话,她常挂在嘴边。

“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吴彤的宠物名叫小Q,是一只“可卡”,有着棕色的毛发和长长的耳朵。在吴彤刚开始创业时,小Q已经是一个9岁半的“老姑娘”了。她的后事一直是吴彤的一个心结。

“死亡这件事,我没办法和它沟通,但我想或许它也希望留在最爱的人身边。”吴彤不愿意把自己的小Q埋在外面,她曾在网上搜索过宠物骨灰盒,但国内这类产品乏善可陈。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骨灰盒外表看上去非黑即灰,这让她觉得十分压抑和悲伤。

之前去日本旅行时,吴彤曾路过一片墓地,墓碑上没有对死者的悼念文字,而是略显滑稽地刻着逝者生前的不同嗜好——一扎冒着啤酒花儿的生啤或是一对翩然起舞的男女,“路过这些墓碑,就仿佛浏览一部部电影。”

她也希望小Q能有一个值得其他人回忆的归宿。

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吴彤发现,宠物骨灰盒设计这一产业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宠物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只,但随之而来的宠物后事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多数主人习惯将逝去的宠物埋在小区或是郊野。因患传染病致死的动物被随意丢弃,或者不做消毒处理浅埋,很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而少数对动物尸体进行火化的人,在处理宠物的骨灰时,会选择使用茶叶罐,虽然储存的功能达到了,却难以传递温暖。

吴彤选择用木头来制作宠物的骨灰盒和墓碑的原料。她觉得,木头是有温度的,虽然在被砍下的一瞬间,木头就停止了生长,但它的每一寸纹理、每一个虫眼儿,都有生命曾经停留过的痕迹。

吴彤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毕业以后并未从事这一行。没想到兜兜转转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老本行。只是这次的甲方,是逝去的小动物。

第一个样品是为小Q设计的。2015年春天,吴彤郑重地在一个木制小盒上刻下一行小字,“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如今,这些小盒子上大多会刻上小动物们生前的照片,主人们最想说的话。

2416条生命,2416段回忆

如今3年过去了,吴彤售卖骨灰盒的网店已有近1.5万粉丝。这里寄予了吴彤的梦想:用Q为设计字母,她希望,小动物们离开后生活在一个叫做Q的星球上。那些曾经生病的、衰老的小动物,会恢复健康和活力;那些受伤和致残的会复原,变得健壮。

每个骨灰盒上都会单独刻上一个编号,以此作为“小居民”们的身份识别。他们的故事,会更新在吴彤的微信公众号上。在公众号最新一期的推送里,编号数字已经增长到2416。对很多微信号粉丝来说,2416,是那些离开的生命,也是2416段温暖的回忆。

编号2416,是一只名叫“狗熊”的狗。它是主人和初恋男友花了25元钱,从狗贩子那里抢救过来的。原本浑身是病的“狗熊”却坚强地陪了主人13年。“狗熊”离开的那天,“狗熊”的主人正在上夜班,“狗熊”等了她一个晚上,直到早晨才咽气。“狗熊”主人的丈夫总说,任何生命都会死去,但给“狗熊”擦了脸、擦了眼睛,嘴上说着可解脱了,自己却躲进厕所哭了一场。

“与宠物道别,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情感。”吴彤制作的骨灰盒上,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词汇,有的只是稀松平常的话语,有时候看了还会让人发笑。

编号1290的小房子上,刻的是小狗拉屎的图片。他的主人说:“我家狗精这辈子走的都是谐星路线,不想给它弄个特沉重的墓碑。就想大家看见它的墓碑,都能笑出来。”

与宠物诀别,让一些人提前学会了面对死亡。编号1393,是一只泰迪犬,名叫“叉叉”。它从“胎动”时便陪伴着小主人,走的时候,小主人才两岁。2018年8月8日是“叉叉”10岁生日,小主人在“叉叉”的遗像前矗立良久。小主人的妈妈说:“关于死亡的情感教育——这堂你人生的必修课,是‘叉叉’送给你最后的礼物。”

“谈及生死,愿我们从容”

“谈及生死,愿我们从容。”这句话是吴彤想的宣传语。但现实中,又有几个人真的能从容面对生死呢?

刚开始创业时,父母、朋友都不理解吴彤,“女孩子做这一行太‘丧’了”。为了推销产品,她曾参加过宠物用品展会,但接到吴彤传单的人大多会把传单扔进垃圾箱,退避三舍,仿佛受到了惊吓。

现实也没有给她“好果子”吃。2018年4月28日,吴彤登上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的舞台,节目播出后,有很多人联系到她,认为宠物殡葬行业非常有前景。眼看着生意渐有起色,吴彤却因为工厂搬迁等种种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制作厂家,只能暂时靠着剩余的库存维持生计。

“没有哪个工厂老板愿意花时间成本冒险只做十几个盒子,还用不同种类的木头,各种尺寸,对工艺上又有严苛的要求。”现实的一系列问题,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2017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披露,宠物服务类消费中,仅有4.2%的人会选择宠物殡葬,远远低于宠物医疗和宠物美容。早在2014年10月,北京就开始施行《动物防疫条例》,要求宠物死后,送到有资质、可以实施无害化处理的机构,主人不得随意处置。但依然有很多宠物饲养者,选择将宠物遗体自行掩埋或火化。

好在变化正在发生。去年8月,吴彤私底下做过一个统计,目前全国正规的宠物火化场所不到100家。一年过去,吴彤直观地感觉到,为宠物火化的人越来越多,北京郊区的宠物火化机构也在如雨后春笋般建起。

越来越多的人找吴彤制作骨灰盒,他们不再为宠物的离去而叹息,而是把死亡当作值得感谢的礼物。吴彤最近刻的话中,“谢谢你陪我长大”这句使用率最高。

“这句话有魔力,写下很多次,都不会厌倦。能有机会讲出这句话的人,比很多人都幸福。”吴彤说。

发布于 2025-07-13 04:14
收藏
1
上一篇:海贼王,揭秘双恶魔果实之谜,能力迥异,弱点却惊人一致 下一篇:浙江安吉云上晒秋,果实绘就秋日童话,打造金色风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