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周长春系列活动,水文化生态园圆满落幕,共筑绿色未来

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长春系列活动在水文化生态园圆满收官,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对环保事业的重视,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以下是这一活动的可能亮点和意义:
1.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开放环保设施,让公众了解环保设施的工作原理和环保技术,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2. "普及环保知识":活动期间,公众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普及环保知识。
3. "展示环保成果":通过展示环保设施,让公众看到我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成果,增强公众对国家环保政策的信心。
4. "促进绿色发展":活动的举办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开放环保设施,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6. "水文化生态园的特色":活动在水文化生态园举办,既展示了水文化生态园的美丽风光,又让公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
总之,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长春系列活动的圆满收官,对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此类活动能够持续举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相关阅读延伸: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长春系列活动在水文化生态园圆满收官

11月26日,在长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基地志愿者的组织下,来自各中小学校的200名学生代表齐聚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参加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而随着此次活动的结束,为期7个月的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长春系列活动也落下帷幕。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是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推出的项目,长春市自护教育基地承办了长春的活动。今年4月,市自护基地组织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8年级332名师生来到南溪湿地公园开展了“行走的环保课堂-城市外滩的‘人工肺’”活动。通过环保志愿者讲解,使同学们了解了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在模拟人造湿地系统中,进行了水生态修复,实现了群鸟栖息等。

今年6月,长春市自护基地有效利用世界环境日的“热点效应”,联合市教育局和生态环境局开展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主题的网络问答活动,全市共有25万多个家庭参与有效答题,评选出768名优秀学生和100名环保小卫士。

今年暑假前夕,市自护基地联合省广播电视台录制了《环保有你,温暖同行》专题少儿环保节目,以“垃圾消消乐、环保时装秀、爱护母亲河”三个板块,引领全市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如何排水、净化水、治理水?今年10月以来,市自护基地在省、市环保宣教中心的支持下,连续开展19场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在纷繁树影间领略长春市生态环保建设工作独特魅力。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水与城市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长春在城市给排水技术和事业上取得的成果,感受到水环境治理的不易。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争做城市的小主人,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担负起“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宣传责任,做家乡碧水蓝天的代言人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徐微

编辑:马贺

发布于 2025-07-11 03:13
收藏
1
上一篇:原神新五星角色爱可菲专武值不值得抽?西风长枪能否成为完美替代品 下一篇:告别浮夸“屠龙枪”,内行精选,枪头不过两,才是长枪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