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末落,是一个时间长河中翻涌的浪头,暂且不谈封建王朝如何衰颓、历史如何书写,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摆在明面上——血缘、权力、婚姻,就像三根绳索,系住了一代代皇族女子的命运。联姻,不是爱情的事。封建时代,女儿是筹码,仕途如赌桌,谁不是随波逐流?格格们站在紫禁城的高台,看过西山落日,可她们的未来,总归是一张写好了的名单?那名单上有什么,没人细说。
韫媖的婚姻就像一本草率合上的书。她出身尊贵,锦衣玉食,按理说应该是被艳羡的对象。但她的婚礼,更像是一场家族间的默契交割。她跟婉容的哥哥润良成亲,这门亲事,表面体面,底子里不见得有多少温度。17岁那年,人生刚启幕,她就因急症离开人世。家人不信西医,讳疾忌医,这在大多数满洲王府都不是新鲜事。错过黄金时间,一切来得太快,没来得及说再见就撒手了。她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没人关心她临终时是恐惧还是释然。
**一个在封建与新潮交替的时代,陨落得太快。**
韫龢和韫媖的命运,立场分明。韫龢在溥仪晚年一路陪伴,同吃同住,几乎成了唯一能入心的人。她和丈夫郑广元,洞房花烛时可能丝毫没想过,几载后会成流亡小队的领头兵。满洲国败亡,宫殿化为废墟,他们穿越肃杀的东北平原,身边没有桂冠,没有银两,有的只是日渐稀薄的食物。郑广元学识不多,忠诚却是铁打的。日子紧,韫龢没想过问命运借条,她甚至想,“这年头,能活着已经是奇迹。”乞讨拼命,尊严不再,活成了清末平民的写照。
后来,他们回到京城,谁也没说在流浪时想过死。**当年再金贵的血脉,在新中国也不过一粥一饭而已。**她的坎坷和坚韧,只留下了零碎小事,别指望她本人有多少话要讲。言辞总是哑了嗓子。
韫颖这人,和她哥哥溥仪走得挺近。被驱出紫禁城的那段时间,南迁北走,她不是逃难,倒像是顺应变化的聪明人。19岁和润麒定下婚约,婚礼可算“光鲜亮丽”,可气氛压抑得很。时代天翻地覆,谁能独善其身?润麒很快被溥仪派去日本留学,韫颖是那种事情想清楚了就能咬牙全盘接受的人。日本的生活,她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倦,毕竟生活不可能全按照自己设想来的。和家里的联系变得稀少,写信成了唯一的出口,信是给哥哥的,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留一点说话的地方。
“我觉得回国就能安稳,其实到处都一样。”她自己都承认这种想法有点自欺。伪满亡了之后,逃亡路上她像别人一样狼狈,丈夫下落不明,她只带着孩子和年迈的婆婆,靠着几间破屋的租金活着。憋屈没用,她干脆卷起袖子做起社区工作,头几年做居民组长,最后还成了治保主任。**格格变成了治保主任,这到底算不算一种奇怪的平衡?**别问她的感受,像她这样的人累了就歇,歇过之后还得往前走。
韫馨是几个姐妹里最不显眼那个。大哥溥仪,是掀起风浪的人,她却只是水波下面一个不起眼的影子。解放后她回到北京,进裁缝店当学徒,不丢人,也没把自己当回事。学会了认字和算盘,又转到饭馆当会计。绝口不提自己格格的身份,连溥仪刚出狱时都歇在了她家。她觉得自己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活着才踏实。真要说有什么遗憾,大概是这些年的“身份”始终跟着自己,甩不掉,回头望也没什么意思。
韫娱是溥仪的另一个妹妹,行六。没人强调她贵胄,她更像一个安静画画的普通女子。宋元画作她有天分,谁看了说不出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画被北海和中山公园展出过——那时候画画,不是因为生计才拿起画笔。后来她也成了中国美协会员,她明白自己终究只是被历史安排的演员,62年人生,浮浮沉沉的波澜不多。你问她后悔吗?可能也未必在意这个问题。
韫欢是七妹,在这些格格里她算最年轻也是最后的影子。改了名字叫金志坚,名字里一个“坚”字,大概也藏着点骨气。做老师教书一辈子,教小学教中学,大家都知道她是个认真人。1950年结婚,和丈夫乔宏志过得算安稳。她把全部心思花在教育上,最高也就拿了个“优秀教师”的称号。83岁去世,没留多少故事。格格的光环,只有在历史册页里翻得到,现实中,她更像你我身边的长辈——严厉、寡言、也是倔。
这些清末格格,每个人的钟摆都曾在盛世和破败之间摇晃。有人嫁重臣,有人流落民间,有人一夜暴富又一夜返贫。其实普通人多半只会记得她们的贵气,不会管她们遇到了什么难,受过什么气。哪怕她们最后成了最不起眼的传奇,后来者也未必关心这些往事里到底有多少真假,谁又能分清?
娱乐圈里这些和满清皇室沾边的后人更是故事一筐。吴京,正白旗的故事人人都说,各种版本吵不清。有人说他家是多尔衮后代,有人说祖上武状元。这么说,有功夫不是因为家学渊源,那因什么?说不清。常远都直言他奶奶是富察氏,正白旗里摆得上号。家里到现在还有请安做派,可你看他舞台上不拘小节,其实早没什么旗人脾气。关晓彤被昵称为“格格”,父系瓜尔佳,这要说真论起来,也不过就是血脉传承的一个标签。娱乐圈切割清王朝的贵胄和娱乐的身份,也难讲究竟谁更近水楼台。
那英叶赫那拉的后代,这话也有记者考证,有人信,有人等笑话。天后是天后,血脉成了次要的谈资。慈禧一脉可以崛起,也可以销声匿迹。追根问底,家学渊源对今人来说只是某些社交场合的微妙光环。但这光环要真能改变命运?其实也未必。
事实摆在那,不论她们如何坎坷,也有人最终安身立命,成为新社会有用的齿轮。不鲜见,毫不罕见,有人高调有人低调,她们的结局远远比外人想象要杂乱得多。
大多数人其实都想知道,皇家的倒台到底带来了什么。有人说是宿命结束,也有人觉得,只是换了舞台。格格们穿过风浪,最终也融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不是伟大传记,也不是一段传奇,有些结局,寡淡无味,有些则热闹得像闹剧。归根结底,不过是浮尘随风。什么高贵、底层、家学、娱乐圈、教师、画家,这些标签贴过来贴过去,也激不起多大水花。
她们的过去,变成一串不紧不慢的旧日传说。谁爱信,谁信。不爱说再见,总有人讲完了,就翻了几页,不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