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文明交响,良渚与罗马携手演绎“赓续共生”的时空对话

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良渚与罗马共叙“文明的赓续与共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瑰宝。良渚文化和古罗马文明,分别代表了中国和欧洲古代文明的辉煌,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里达到了极高的文明水平。如今,这两大文明在21世纪的今天,通过文化交流,共叙“文明的赓续与共生”。
"良渚文化:东方文明的瑰宝"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以其庞大的古城遗址、精美的玉器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闻名。良渚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古罗马文明:西方文明的基石"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文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古罗马以其法律、政治、建筑和工程技术而著称,其影响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雕塑和艺术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赞叹。
"文明的赓续与共生"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良渚与罗马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话主题:
1. "历史传承":探讨良渚和罗马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2. "文化交流":

相关阅读延伸: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良渚与罗马共叙“文明的赓续与共生”

7月6日拍摄的“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现场。新华社发

新华社杭州7月7日电 题: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良渚与罗马共叙“文明的赓续与共生”

新华社记者段菁菁、纪航、冯源

当良渚的玉璧映照着罗马的浮雕,当稻作文明与城邦文明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杭州开启。

7月6日,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六周年之际,“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来自中国与意大利的110余位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政府代表,以古城营建、遗产活化为镜,照见东西方文明“多元一体”的共生智慧。

五千年前的良渚与两千多年前的罗马,虽远隔万里、时空交错,却在城市文明的构建中展现出惊人的默契。它们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意两国灿烂文明的集中体现。

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五区的市政议员、意大利考古学家奥尔加·迪·卡格诺第一次来良渚,走访中她发现了两座古城诸多相似之处。“虽然根植于不同文明的土壤,但良渚古城与罗马古城都历史悠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而且都有城市规划和功能的分区,这对于我们展开共同合作研究是个很好的方向。”

“文明的交流不仅限于语言与思想,更体现在经验与实践的互学互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认为,从良渚与罗马的“对话”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保护思维”的多样性与深度。

詹长法特别指出,良渚体现了“顺势而为”的空间逻辑,罗马展现了“精细治理”的供水系统,两者都为今日城市建设提供了启发。针对当前城市面临的水患、空间割裂与生态退化等问题,他表示,可以从这些古代“系统性思维”中汲取智慧,将文化遗产保护从“修缮外貌”转向“理解建法”。

部分专家则从文化外交的角度阐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文明对话可以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消除偏见。”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特别关注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一定要让他们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明的对话不仅关乎历史,更指向未来。论坛上,中意专家不约而同提出,文化遗产保护需从“技术修复”转向“价值再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在分享良渚在遗产活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时表示:“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今天和未来,为了让全社会共享博物馆,尽可能惠及更多观众。”他形象地将整个良渚片区比喻为一个“大的博物馆”,“每块田地、每栋建筑、每个人都很重要”。

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克里斯·瓦洛蒂则认为,罗马古城与良渚古城不仅是“散落的露天博物馆”,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鲜活实验室”。“我们可以为共同规划未来奠定基础,找到共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相互理解,共同应对挑战。”

近年来,良渚古城持续开展“良渚与世界”对话活动,先后与英国巨石阵、希腊雅典卫城、西班牙托莱多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展开对话。通过“何以文明·遇见良渚”全球巡展特展、“良渚文化海外玉器数据库”等项目,良渚文化已经走进希腊、古巴、巴西等14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良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并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贡献我们的独特力量。”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晓萍说。

这正如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文明对话不仅能够增进相互理解,更能为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提供历史智慧。

发布于 2025-07-10 06:14
收藏
1
上一篇:神佑释放,踏上中世纪魔幻世界的奇幻探险之旅 下一篇:韩国人全球淘金梦碎,游戏玩家怒喷,人数锐减至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