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断臂自嘲“废人”,本领高强,警惕与这三种人打交道

武松断臂后自称“废人”,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肢体健全被视为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的尊严和能力的象征。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和武艺高强著称,断臂对他来说意味着失去了作为武将的一部分能力,这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是对其身份和能力的极大削弱。
以下是武松断臂后,本事越大,越要对这三种人小心的原因:
1. "小人":小人往往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武松断臂后,其能力减弱,更容易成为小人的攻击目标。小人可能会借此机会陷害武松,损害他的名誉和利益。
2. "敌人":武松原本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与官府和敌对势力有着深刻的矛盾。断臂后的武松虽然失去了部分战斗力,但他的名声和影响力仍然存在,敌人可能会利用他的困境来削弱梁山的力量。
3. "亲近之人":武松的断臂可能引起亲近之人的同情和怜悯,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和嫉妒。他们可能会担心武松的处境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或者认为武松已经无法为梁山作出贡献,从而对他产生不利。
总之,武松断臂后自称“废人”,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肢体健全是人的基本条件,而他的断臂使他失去了部分能力,导致他在面对小人、敌人和亲近之人时需要更加

相关阅读延伸:武松断臂后,为何自称“废人”?本事越大,越要对这三种人小心

一、英雄的悲哀

所谓:英雄迟暮,美人白头!这是最让人唏嘘感伤的事。但奈何有因就有果,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这个规律。就如《水浒传》中的梁山,看梁山108将笑傲聚义,何其畅快风光。但随后便是宋江招安,最终十去七八。故而引得人们对宋江都愤怒不已。

也许有人会说,梁山上有英雄吗?一群草寇而已。但这句话就有点绝对了,谁说梁山之上无英雄。武松算不算?如卢俊义,他被《水浒传》定义为“枪棒无双”一样,武松也被定义为“打虎英雄”的好汉。这就使得武松一下子跟其余梁山好汉,有了区别。

因此,当武松退出水浒江湖之时,也就显得各位苍凉和悲哀。那是在鲁智深圆寂后,宋江准备启程回京受封,便去看望武松。因为之前武松被包道乙用飞剑给断了一臂。

如今是“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便对宋江说:“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这是武松,在《水浒传》中最后的一句话。可还曾记得当初武松第一句说的是啥吗?我们也来看一看。

由于武松在柴进府烤火时,被宋江一脚踢翻了火盆,于是武松暴起,一把揪住宋江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见武松退出水浒江湖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说来说去,就是因为武松认为自己是“废人”了。从莽撞好汉到打虎英雄,直至最终自称“废人”,这就是英雄的悲哀。

武松这一生到底怎样?自不必说!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堂堂打虎英雄,在被断臂之后却自称“废人”,变得如此颓废而厌世?仅是因被断一臂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武松的“心已废了”。就如之前的鲁智深,他在圆寂前曾言“洒家心已成灰”,故而鲁智深圆寂后被焚化成灰,武松似乎也是这种情况。

是啊,一个人,若是心不死,哪怕身处绝境,也会爆发出惊天能量。一个人,若是心死了,就算给他再多了机会,他也不为所动,莫非这真的就是武松的心境?

笔者的答案是,并非全部!因为通过分析武松,便会发现:本事越大,就越要对这三种人小心!

二、心怀叵测的亲属

就如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从来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一个家庭或家族一样。武松打虎成为英雄,并因此当上都头后,也遭遇了这种情况。很快他就在阳谷县,遇到了哥哥武大郎和嫂子潘金莲。

所谓长兄如父,别看武松成功了,可在武大郎眼里,还是个“熊孩子”,劈头盖脸地说:“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我又怨你,又想你。”随后便开始数落武松,啥原来你“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

这就是浓浓的亲情,从来不会因你成功就“饶恕”你!

可惜,嫂子潘金莲却是另一股画风。如今人们都说,其实潘金莲喜欢武松,但这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水浒传》写得明明白白,早在清河县时潘金莲就嫁给了武大郎,从那时起就总有闲人跑去,这才搞得武大郎不得搬家到阳谷县。

也就是说,潘金莲在清河县能把持住,为何见了武松就把持不住了?倘若武松不是打虎英雄,不是阳谷县的都头,还是那位草莽好汉,潘金莲还会喜欢武松吗?后来的西门庆,也不是寻常人吧。所以潘金莲对武松,谈不上喜欢和爱,分明就是心怀叵测!

这种情况就如,你成功后,父母基本上不会有多大改变。发生改变的,从来都是自己的亲属。能明白这点,其实也就能明白潘金莲。结果正是潘金莲,使得武松失去了大好前程,并家破人亡。

所以才说,越有本事,就越要对心怀叵测的亲属小心。因为太棘手和难处理,一个搞不好,就别想过安生日子了。甚至许多不利于你的坏话,还就是从他们嘴里冒出来的。这点不展开了,毕竟稍有社会阅历的都清楚。

三、甜言蜜语的朋友

啥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就跟找对象差不多,最起码的就是价值观要差不多吧。而且真正的朋友,尤其对于男性来言,那都是敢指着鼻子骂你的主儿。

如武松,放眼水浒江湖,他的朋友中就只有鲁智深敢指着武松鼻子吼:“都是你这般性慢,直娘贼送了我史家兄弟(性命)!”(鲁智深为救史进)

武松是个聪明人,因而他才跟鲁智深形影不离,成了梁山上的一对好朋友,堪称“鲁不离武,武不离鲁”。至于别人,武松很少再理,为何?因他吃过朋友的大亏。

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武松被发配到孟州,已成囚徒的武松,跟施恩成了好朋友,因为施恩非但破坏“规矩”,不揍武松一百杀威棒,还好吃好喝供奉着,好言好语捧着。之所以如此把武松当“朋友”,是为了让武松去揍蒋门神,替他夺回快活林。

倘若施恩,先不走交朋友这个程序,就让武松去会揍蒋门神会怎样?以武松那性格,保证会先揍施恩。经过如此变化后,当施恩再说这事,武松为了朋友便立刻同意了!于是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

而施恩则二话没说,“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睹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施恩开始大赚特赚,武松却因此事,一脚踏入张督监的圈套,差点丧命!最终血溅鸳鸯楼,直接变成了头陀。

所以,越有本事,越要对那些甜言蜜语,甚至把你当“爷娘一般敬重”的所谓朋友,小心一些为好!

要懂得,朋友间的互助互帮,是基于双方平等,且价值观相同的基础之上。而互相利用或算计,则是为了争夺“利益”,通常建立在不平等之上,就更不要提“价值观”这三个字了,千万要注意区分!

三、满口大义的“引路人”

武松的引路人是谁?正是宋江!换个高大上些的名词就是“人生导师”。

宋江曾对武松如此大义说道:“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地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看着是不是很感动,真是情义满满,大义凛凛。处处是在为武松的人生着想,堪称人生导师没问题!但先别赞,这个“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是个什么鬼?

武松如今走投无路,要去投奔鲁智深的二龙山,能否被收留都是未知数呢,而宋江却如此高瞻远瞩,这该怎么解释?

这种情况,让笔者想起了《庄子》中的一个故事:庄子快饿得不行了,去监河侯家借粮。监河侯却说:“等我收完税金后,别说粮了,我还借你三百金!”

气得庄子道:“我在路上看到车辙里一条鱼喊救命,求一捧水活命。而我却表示,你等着我去游说吴王和越王,开凿水渠,把西江水给你引来。”

是不是一个道理?这其实就是许多满口大义的“引路人”,所共有的特征。

故而本事越大,就越要注意这类满口大义的引路人。如武松为何自称废人了?其实就是经过“江湖洗礼”后,对宋江有了深刻认知。潜台词就是,如今你宋江,马上就要回京受封了,我武松还对你有啥用吗?废人一个了!

不是武松说自己成了废人,而是武松认识到,他在宋江眼中成了没用的“废人”,与其说是自哀,不如说是在嘲弄宋江罢了!

发布于 2025-07-01 10:13
收藏
1
上一篇:征讨方腊成功后,武松断臂之谜,彰显其深谋远虑的先见之明 下一篇:武松断臂之谜,探究其错杀与错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