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绪强牺牲的新闻发布当天,正是全国41支援鄂医疗队返程之时。
这名抗疫前线的退役军人,倒在了胜利曙光来临前的时刻,格外令人痛心。
文:守一
每年的3月8日,蔡绪强都要给妻子送一束花,那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尽管今年因为上了疫情前线而来不及送花,他还是打电话跟妻子说,会补上的。
可是,他失约了。
3月9日清晨,这位在湖北省荣军医院连续坚守47天的退役军人,因心脏骤停,因公殉职,年仅53岁。
蔡绪强的工作是每天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送饭。就在他牺牲的当天,湖北省荣军医院有15位治愈的病人出院。
不知他们有没有注意,那个每天清晨笑呵呵送饭的大叔,再也没能出现。
蔡绪强工作的时候,总喜欢在里面穿一件海魂衫,那是他最珍贵的纪念。
1985年11月,19岁的他成为海军广州基地的一名水兵,服役5年间,他两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并光荣入党。
1990年退役后,他回到父亲所在的单位,成为湖北省荣军医院一名职工。
当时他的母亲还是一名环卫工人。拮据的家庭条件,让这个退伍的年轻人很早就学会了扛起担子。
这些年他做过司机,烧过锅炉,管过供养,搞过基建,不管哪个岗位,都是最让放心的那一个。
当兵时与父亲的合影
▼
然而命运依然给了他沉痛的一击——蔡绪强与女友恋爱之时,女友不幸遭遇酒精炉爆炸,面部严重烧伤。
得知消息的他,在朋友家中喝到不省人事,第二天清早爬起来就去医院照顾女友。
后来,这位女友成了他的妻子。
再后来,女儿盼盼出生了。
如果没有意外,平日喜欢跟朋友钓鱼、唱歌,喝喝小酒的蔡绪强,也就这样过着自己辛劳却充满小确幸的日子。
然而,疫情开始了,身在武汉的他突然成为扛起“时代大山”的那批人。
蔡绪强主要承担医院的餐饮保障工作。当时正值春节放假,缺人缺物,他一个人前后奔忙。
随着隔离病区从1个增加到7个,返岗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不断增多,最高峰时一天的餐食将近700人份。蔡绪强做好统计和送餐工作,47天里,没有耽误过一名患者、一位医护人员的三餐。
那是一段怎样的日子?
在媒体的记录里可以查到:
1月23日,湖北荣军医院被列为新冠肺炎发热收治定点医院;
1月30日,湖北荣军医院向媒体发出“医疗物资求助”。
蔡绪强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逆行向战场。
他对朋友说,自己终于又找到了当兵的感觉。
1月30日
省荣军医院的求助帖
▼
2月4日的聊天记录
蔡绪强讲述了当时医院抗疫工作的艰辛
▼
妻子在微信里问他害不害怕,他说,其实大家都害怕,但如果都退缩,那我们的武汉将怎么办?我们的病人将怎么办……事一定要人去做,身为老兵要做得更好!
2月11日,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援鄂医疗队抵达省荣军医院,为医疗队下榻酒店的三餐配送也成为蔡绪强的工作之一。
此外,他还主动兼任了为医护人员配齐生活物资的工作,比如热水瓶,脸盆,毛巾,牙刷,剪刀等等,每天在医院与酒店之间来回奔波,从凌晨5点到晚上9点。
工作中的蔡绪强
▼
援鄂医疗队后勤保障组的刘敏说,“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蔡工来送餐食,因为是几十人份的餐食,所以都是整箱装好的,我们要和他一起搬,他总是会用手把我们拨到一边,他说我们是几个小姑娘,这些太重了,他自己来就可以了,不让我们帮忙。”
蔡绪强从心里心疼这些前线的医护人员,他说很多姑娘都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生性乐观的他特别爱在医院群里唱歌,变着法子来逗抗疫中的大家开心。
蔡绪强每天都会录歌给大伙打气
▼
抗疫期间,他唯一一次没有录歌就是3月8日的晚上。
那晚,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字,是微信群里的一声“嗯”——那是回复关于医院送餐的询问。
蔡绪强最后的聊天记录
▼
直到蔡绪强牺牲,大家才知道他的父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需要照顾,生性乐观的他,却从未提及。
女儿盼盼24岁了。当年盼盼出生的时候,因为妻子身体不好,他一直帮女儿洗衣,做饭,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甚至从未缺席过女儿的家长会。
这个一辈子乐观、真诚、善良的大叔,倒在了抗疫的前线,倒在了胜利的曙光即将出现的黎明。
截至3月12日18点,湖北省荣军医院发热门诊累计4399,累计收治住院发热病人745人(其中确诊445人),治愈出院309人……
胜利都有代价,很痛心,留在2020的是你。
内容整合自中国退役军人、央广军事